UCCA北京

卡斯滕·霍勒

2026.6.6 - 2026.10.11

卡斯滕·霍勒与阿蒂利奥·马兰扎诺,《托雷瓦多·一脚踢》,2011。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关于展览

地点:  UCCA大展厅

拥有农业科学博士学位的卡斯滕·霍勒,常常以科学家的思维方式介入艺术,将展览空间转化为他所称的“怀疑实验室”。他在创作中将严谨的科学实验与充满趣味,或是引起不安的互动方式进行结合,引导观众重新思考如何感知世界、自我与他者。无论是盘旋穿越展厅的滑梯、颠倒视觉方向的护目镜,还是操控光线、声音与空间的沉浸式环境,他的作品往往营造出让人感到惊喜、愉悦甚至眩晕的体验。这些体验打破了人们日常的感知习惯,为反思人的行为、意识创造了契机,并在信念与怀疑之间铺垫了微妙的张力。

于1990年代初从科学研究转向全职的艺术实践之后,霍勒的探索很快与同时代艺术家们的实践形成呼应,共同致力于重新界定艺术、空间与社会经验的关系。这一创作取向常常被纳入“关系美学”的概念当中,强调艺术创作对社会语境与人际交流的关注。在过去三十年里,霍勒持续通过对游戏、游乐设施与日常技术进行实验性探索,激发人们陌生的感知状态,其装置作品常常重塑环境机制,促使参与者重新思考自身在其中的位置。同时,他的科学背景也在涉及动植物的创作中不断浮现——他通过放大或扭曲它们的形态与色彩,引导观众重新审视人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

在此次于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呈现的展览中,霍勒将汇集一系列代表性作品,并为北京特别构思全新项目。展览将以不断演变的实验性场景展开,带领观众进入持续变化的感知状态,体验意想不到的时间与空间关系。本次展览由UCCA馆长田霏宇策划。


关于艺术家

卡斯滕·霍勒1961年生于比利时的德国家庭。现生活和工作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加纳比里瓦,以及意大利托斯卡纳。他最初的研究背景为农业科学,1988年在德国基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昆虫气味交流。20世纪90年代初,他开始完全转向艺术创作。

在过去三十年间,卡斯滕·霍勒的作品在全球范围广泛展出,重要的装置与个展包括:“同步系统”(普拉达基金会,米兰,2000);“某一天,某一天”(Färgfabriken艺术中心,斯德哥尔摩,2003);“试验场”(泰特现代美术馆,伦敦,2006);“游乐园”(马萨诸塞州当代艺术博物馆,北亚当斯,2006),以全尺寸游乐设施装置呈现,并以极慢速度运行;“双重俱乐部”(伦敦,2008-2009),以酒吧、餐厅与夜店形式构建刚果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对话;“苏玛”(汉堡火车站当代美术馆,柏林,2010);“体验”(新美术馆,纽约,2011);“抉择”(海沃德美术馆,伦敦,2015);“怀疑”(倍耐力比可卡机库艺术中心,米兰,2016);“Y”(博廷艺术中心,桑坦德,2017);“佛罗伦萨实验”(斯特罗齐宫,佛罗伦萨,2018);“星期天”(塔马约博物馆,墨西哥城,2019);“白天”(里斯本艺术、建筑与科技博物馆,里斯本,2021);第三版“双重俱乐部”(2024),于洛杉矶“露娜 露娜:被遗忘的幻想”展览期间限时四天呈现;《巨型三重蘑菇》(2024),作为巴塞尔艺术展公共项目的一部分,短期呈现于巴黎旺多姆广场。同年,塔森出版社出版了霍勒的《游戏之书》第二版。2022年,他在斯德哥尔摩创办餐厅“布鲁塔利斯坦”(Brutalisten),以“粗犷主义料理”为理念,每道菜仅由一种食材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