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CA沙丘美术馆于2024年7月14日至10月13日呈现新展“麦克斯·霍珀·施奈德:创生奇想”。作为艺术家在中国的首次机构个展,本次展览通过多种形式的物质实验和技术探索,挑战生长与衰败、自然与人工、毒性与养分等二元对立的概念,在创伤与奇迹并存的虚构景观中,揭示万物的关联与共生。
2024年7月14日至10月13日,UCCA沙丘美术馆呈现展览“麦克斯·霍珀·施奈德:创生奇想”。本次展览为艺术家在中国的首次机构个展,呈现霍珀·施奈德自2014年至今创作的近30件涵盖多元媒介的雕塑、装置和影像作品,其中6件为UCCA委任创作的全新大型作品。通过构建或模拟没有人类存在的独特生态,艺术家呈现了看似毫无关联的世界、物种和存在之间的联系,使生命与非生命、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进而挑战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看和创作方式。此次展览由UCCA策展人栾诗璇策划。
麦克斯·霍珀·施奈德(1982年出生于洛杉矶)受斯宾诺莎唯物主义影响,认为所有物质,无论形态如何,均具有平等的能动性。他常常在作品中构造被遗弃的、荒无人烟的环境,或与海洋和气候危机相关的生态系统,带领人们以超越个体寿命的地质时间尺度进行感知和思考。展览标题“创生奇想”中的“创生”指向展览作品中的物质所蕴含的永续生命力;而“奇想”则代表着作品意义的多重性与开放性,邀请观众从各自的视角对作品进行解读和想象。
本次展览中的各个展厅皆呈现了艺术家对不同物质的实验与诠释。海洋生物、电镀铜植物、惰性气体、铀、黄油和硼砂等有机体和无机体,在相互作用中不停地形成、转化,甚至自我毁灭,构成一个迥异于美术馆中常见静态展品的活跃、动态的世界。展览围绕四个核心主题展开:“界限”、“保藏”、“自创生”与“创伤极境”。关于“界限”的讨论贯穿于整个展览中。艺术家认为,不同物质之间没有明确的类别或等级,生与死、有机与无机、自然与人工、创造与毁灭之间亦没有明晰的边界。比如“盛放的解剖台”系列中人造物与自然造物的共存、“树突盆景”系列中植物材料在镀铜液体介入下以一种新的形式生长、《嵌入神圣》中通过手术和戏剧化手法重组不同生态系统(艺术家称为“跨栖息地”)的无机物和有机物,都在多种物质的相互融合和渗透中,挑战人们对生态系统的既有分类。围绕“保藏”,艺术家指出,即使看似稳定的事物也会随着时间改变,如“有其父必有其子”系列中被硼砂晶体覆盖的、艺术家已故父亲的珍爱藏品——古董显微镜,或是由UCCA委任创作的《黄油群落》中形如人体器官的大块黄油,仿佛日渐衰落的文明,仅靠机器来维持生命。此刻,它们被置于玻璃罩与冷藏柜内形成保护层,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微妙的变化仍会产生,这些物品终将变形或变质。霍珀·施奈德以略带讽刺的手法展现人造物在地质时间尺度上的脆弱性,触发观众对以物为中心的文化的反思。
展览进一步将视角转向“自创生”概念,关注艺术家对生命自我创造和更新能力的思考。“等离子虚空”系列强调艺术家不再是作品的造物主,而是与观众一同成为作品生命链条的一环——所有事物都由相同的分子(物质)组成,因此具有同等的能力去行动或被行动;从光秃的枝干到长出铜树突,再到质量随时间流逝而减轻,“树突盆景”系列雕塑中的水果、蔬菜和灌木终将消失,只留下空空的镀铜壳,犹如一具物质演化的残骸;在户外,形如跑步机的作品《向生而行》则虚构了一个灾难性场面:烧焦的跑步机上,一条运动裤被置于看似有毒的炭化金属物上,如同刚被挖掘出土的人类遗产,在镀铜液的作用下显现新的身体结构;同样位于户外的作品《毛绒墓园》像是废弃物的泥土孵化器,经过铜镀的毛绒玩具在杂草的覆盖下受到自然力量的驱动,融入一个新的、充满生机的花园式生态系统。
“创伤极境”则在直面人类共同命运的同时,唤起人们对生命本身的敬畏。位于1号展厅的《幸运之雪》以水族馆的形态呈现一个大气异常现象,远看如水下雪花或塑料颗粒飘落的场景,在近观后发现是一些被撕碎的“幸运纸条”,暗示着旧命运的打乱和新叙事的出现;通常在吞食后即分解消失的胶囊,在《主的神殿》中化为水藻和虾的保护壳,使得那些在人类世界中被用来维持生命的药丸,此时在非人类世界也达到了同样的目的;大型装置作品《遗孤之地》呈现一幅假想的荒芜景象,一座被沙漠吞噬的废弃房屋矗立其中,两个玩偶坐在破败的房顶,他们像是过去世界幸存下来的生物,又或是未来世界的先行者;此外,展览还呈现了霍珀·施奈德最新创作的影像作品《海底,第一部:暮光生物》,作品基于他在一艘名为Falkor(too)的东太平洋海岭科考船上拍摄的影像与数据资料,深入光线几乎无法穿透的深海区域,展现了最神秘、极为罕见的无脊椎动物。整部作品未经任何电脑生成或人工智能处理,突显“真正的外星人”——刺胞动物门无脊椎动物的纯粹性,也呼应了霍珀·施奈德的创作理念:自然与人工之间界限的模糊。
赞助与支持
展览独家环保墙面方案支持由多乐士提供,独家音响设备与技术支持由真力提供。感谢尤伦斯艺术基金会理事会、UCCA国际委员会、UCCA青年赞助人、首席战略合作伙伴阿那亚、首席艺读伙伴DIOR迪奥、联合战略合作伙伴彭博,以及特约战略合作伙伴友邦保险、巴可、多乐士、真力和Stey长期以来的宝贵支持。
关于艺术家
麦克斯·霍珀·施奈德1982年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2011年从哈佛大学设计学院获得景观设计硕士学位。此外,他于纽约大学完成了城市设计和生物的双学士学位,并且在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与圣莫妮卡学院进修了海洋生物学和昆虫学。其个展包括“在地壳的暮光”(莫林佩利画廊,伦敦,2023);蒙彼利埃当代艺术中心(蒙彼利埃,法国,2022);哈默博物馆(洛杉矶,加利福尼亚,2019);High Art画廊(巴黎,法国,2021、2015);及Jenny’s画廊(洛杉矶,2018、2014)。他的作品曾在多个机构的群展展出,包括梅斯蓬皮杜中心(法国,2022);Schinkel Pavillon画廊(柏林,德国,2021);三星美术馆Leeum(首尔,韩国,2021);“液态人生”(基斯特弗斯博物馆,耶夫纳克尔,挪威,2021);贝尔格莱德双年展(塞尔维亚,2021);雷根项目画廊(洛杉矶,加利福尼亚,2021);Marc Selwyn Fine Art画廊(洛杉矶,加利福尼亚,2021);第十六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土耳其,2019);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巴黎,法国,2019);第十三届波罗的海地区三年展(立陶宛,2018);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2017);高线公园(纽约,2017);高古轩画廊(洛杉矶,加利福尼亚,2015)及2012和2014届蒙古大地艺术双年展。他是艺术或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突破奖项的获得者:曾获得2017年“宝马艺术之旅”奖项,以及2023年度施密特海洋研究所奖项。他即将参加下一届韩国光州双年展,也将于2024年在欧洲和亚洲多地举办个展。
UCCA沙丘美术馆
UCCA沙丘是一座隐于沙丘之下的美术馆,坐落于北戴河渤海海岸,距北京300公里的繁荣海滨社区内。美术馆由OPEN建筑事务所主持设计,其展厅由一系列形似洞穴的细胞状空间彼此吸引联结而构成;来自天窗的自然光为部分室内展厅提供光源,几个户外展厅则朝向开阔的海滩。UCCA是中国杰出的独立当代艺术机构,作为其馆群成员之一,沙丘美术馆每年推出注重与在地环境的互文关系、呼应建筑形态与馆内空间的展览。美术馆由UCCA战略合作伙伴阿那亚建设且提供资金支持,并于2018年10月起对公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