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秋)》(局部)
2013-2014
综合材料:家用颜料,贵金属,碎屑
373 x 267 x 20 厘米
摄影:Fredrick Nilsen
《麒派画家周英华》展览旨在追溯这一传奇人物20世纪至今的家族传承、成就与积淀。周英华(1939年生于上海)是“麒派”京剧创始人周信芳先生爱子,早年留学英国研习建筑与艺术,1968年在伦敦创办第一家MR CHOW中餐厅。时至今日,分布在洛杉矶等地的六家MR CHOW餐厅早已成为高级中餐的标志,而作为餐饮业巨擘的周英华,在文化与艺术领域的成就均引人瞩目。
本次展览共分三个部分。大堂、甬道与长廊中展出有周英华绘画共12幅,在中断50年后,周英华以“麒派”的姿态重拾绘画,作品带有清晰的表现主义特征。由家用颜料、贵重金属与厨房杂余炮制而成,“麒派”绘画是行动与实物的杂糅,饱含这位赤子对其父亲周信芳以及中国文化的深情。周英华肖像收藏部分遴选从让-米切尔·巴斯奎亚、安迪·沃霍尔到乌尔斯·菲舍尔在内的现当代艺术大师作品,成为周英华与艺术家交游与友谊的见证。长廊中同时展出周信芳先生的文献照片一百余张。周信芳先生创立的“麒派”,被周英华化作生活方式一生践行,这种“麒派”的情感,既是建构亦是缩影,承载着复杂的历史内容与文化记忆。
本次展览同期将在上海举行周信芳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仪式。“麒派画家周英华”随后将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15年4月)和安迪沃霍尔博物馆(2016年)巡回展出。展览由古驰赞助。
周英华肖像收藏
在伦敦颠沛流离的十余年迫使周英华放弃了继承父亲京剧衣钵的梦想,但却为他打开了另一种艺术形式的大门。在其50年的现当代艺术收藏历史中,最为人称道是其肖像收藏。从1966年波普艺术家彼得·布莱克为周英华绘制第一幅肖像起至今,周英华与超过20位现当代艺术家合作。这一批风格形式各异的周英华肖像,在贯穿周英华个人历史的同时,也成为现当代艺术史中的一条明确而有趣的线索。本次展出的周英华肖像收藏,均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最知名的现当代艺术家之手,且大多加入了与周英华人生与事业相关联的元素,使观众可以在双重的折射与转述中,见到东西方文化的交叠与互溶。
长廊中周信芳先生文献照片的展示是对周英华家族历史的怀想。在这一显赫百年的家族中,国宝级京剧大师周信芳先生无疑是核心与荣耀。先生一生出演大小戏目六百余出,其一手开创的“麒派”京剧至今遗泽犹存。2015年是周信芳先生诞辰120周年,此次展出文献照片,是对先生的纪念与追思。
关于艺术家
周英华(1938年出生于中国上海)曾经于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学习建筑与艺术。在1960年代末期于伦敦骑士桥地区开设MR CHOW餐厅之前,在绘画领域有过短暂的创作生涯。在其好友杰弗瑞·戴齐的鼓励下,周英华时隔46年重拾画笔。2014年初,周英华在香港的艺术门画廊举办自己了其首次个展“画家的秘诀”。本次在UCCA的展览是艺术家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首次个展。
“在绘画中,周英华也想去捕捉这样一个亮相——“只有几秒钟,但蕴含了一切。”这大约就是他在展览英文名字中所期待企及的:The Voice For My Father(致我的父亲)。”
—《三联生活周刊》
“周英华说这本留言册包含了20世纪后半叶最最重要的艺术家。全世界没有一个饭店有过这么许多的明星。其中,弗朗西斯·培根写下的是‘To Mr Chow:With Deep Admiration(致周先生:无限钦佩)’”。
—《南方都市报》
周英华(MICHAEL CHOW) 1939年生于上海,颇具戏剧性地在13岁时被带到了英国,与他的家人分开,并无从使用自己的中文名字。《麒派画家周英华》讲述了周英华的传奇般的个人经历,并同时纪念父与子——京剧大师周信芳(1895-1975)和在最近令人瞩目地重返绘画创作的艺术家及知名餐饮企业经营者周英华。这本书涵盖了稀有的文献图片,周英华的个人画作和他 的肖像画收藏如让 - 米歇尔·巴斯奎特、乌尔斯·费舍尔、朱利安·施纳贝尔和安迪·沃霍尔等。
本书出版于周英华在中国大陆举办的第一个展览与纪念其父周 信芳诞辰120周年之际。展览由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发起,稍后本展将巡至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周信芳诞辰官方庆典也 于同期举办。书中收录了包括杰弗瑞·戴齐、菲利普·加纳、 龚彦、刘厚生、单跃进、田霏宇、薛梅、喻瑜的评论文章,深 入考察了周英华与其父的艺术实践与父子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