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能杰,“《白色专辑》收购计划”,2013-2025,黑胶唱片、纸封套、霓虹灯,尺寸可变。图片由张能杰艺术遗产提供。
张能杰(1979-2025)是一位常驻纽约的观念艺术家,其创作核心围绕收藏、重复、文化记忆与价值展开。本次展览是他首个机构回顾展,也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个展。张能杰的实践常常通过对日常媒介的再语境化,转化其原有意义,从而揭示潜在的文化叙事。本次展览除了回顾梳理其过去十余年创作的脉络,同时重点呈现了张能杰最为人熟知的两个项目——“《白色专辑》收购计划”(We Buy White Albums, 2013-2025)与“CENTS”(2017-2025)。这两件作品都探讨了表面相同的物品如何在时间与流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差异。通过并置数百张唱片或千枚硬币,张能杰揭示了大规模生产中的悖论,质询了价值的建构方式,展示了统一的物品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得各具差异,并揭示了人与物之间的动态关系。本次展览由UCCA馆长田霏宇与艺术家笹本晃(1980年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共同策划。
关于艺术家
张能杰(1979-2025)是一位常驻纽约的观念艺术家。他于2002年获得卫斯理大学心理学学士学位。其主要个展包括:“《白色专辑》收购计划”(劳伦斯艺术中心,劳伦斯,2023;Verge艺术中心,萨克拉门托,2017;东京Wonder Site Hongo,东京,2015;FACT,利物浦,2014);“Game Boy俄罗斯方块”(SKALA画廊,波兹南,2018;The Container,东京,2016)。他的作品也曾在多个国际机构的重要群展中展出,包括:“废墟中的记忆宫殿”(台湾当代文化实验场,台北,2023);“我在这里:家庭电影与日常杰作”(安大略美术馆,多伦多,2022);“虚无的显现:虚空/白色/寂静”(柏林艺术学院,柏林,2021);“黑色专辑/白色立方”(鹿特丹美术馆,鹿特丹,2020);“超现场!艺术与音乐之旅”(堤坝之门美术馆,汉堡,2019);“旋转:将唱片转化成艺术”(KMAC美术馆,路易斯维尔,2018);“真是现场·在线”(Rhizome与纽约新美术馆,纽约,2016);“着色”(亚特兰大当代艺术中心,亚特兰大,2014);“做一本书”(站台中国,北京,2012);“快速未来:亚洲录像艺术”(纽约皇后区美术馆,纽约,2006);“失眠”(伦敦当代艺术学院,伦敦,2005);“SENI:新加坡2004,艺术与当代”(新加坡美术馆,新加坡,2004);“白胡桃墨迹”(亚美艺术中心,纽约,2004);“AIM 23”(布朗克斯美术馆,纽约,2003);“全球优先”(牙买加艺术与学习中心,纽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