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CA北京

徐冰:思想与方法

2018.7.21 - 2018.10.21

关于展览

地点:  大展厅、中展厅、甬道、大堂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于2018年7月21日至10月21日在大展厅、中展厅、甬道和大堂呈现个展“徐冰:思想与方法”。本展览是徐冰在北京地区最全面的回顾性个展,力图全面梳理艺术家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至今四十余年的创作历程,囊括以版画、素描、装置、文献记录、手稿、影像、纪录片等为形式的六十余件作品。此次展览为UCCA大展厅改建后的首个大展,展厅中呈现徐冰所有主要系列的作品,以勾勒出其艺术探索的完整轨迹。此次展览标题“思想与方法”也正源于在回溯式呈现徐冰艺术创作全貌的基础上,通过作品来展现徐冰的艺术方法和他保持不断思考的动因所在的展览理念。在此基础上,展览分为三个部分,以呈现艺术家创作思想中的重要转折点。《天书》(1987-1991)、《鬼打墙》(1990-1991)、《背后的故事》(2004至今)等作品展示徐冰对于意指系统、文本性与语言困境的冥思,《A, B, C…》(1991)、《艺术为人民》(1999)与《英文方块字书法》(1994至今)等作品记录了艺术家在文化杂糅、文化差异和跨文化语境等方面的实践探索,作品《烟草计划》(2000至今)、《凤凰》(2008)、《地书》(2003至今)以及艺术家的首部电影长片《蜻蜓之眼》(2017)则共同探讨了在过去的百年间席卷中国及整个世界的经济与地缘政治转变。此外,展览还将展出徐冰于中学时期摹写的《多宝塔碑》临帖(1971);艺术家依据北宋郭熙的作品特地为UCCA创作的“背后的故事”系列新作《树色平远图》(2018)也将在大展厅中呈现。

作为在国际舞台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徐冰以其持续不断、数量蔚为可观、类型涵盖宽广的艺术实践深入影响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书写。徐冰始终对自身所处的时代保持高度敏感,其作品与当下社会文化现实联系紧密且发人深省,正如他所言,“你生活在哪,就面对哪的问题,有问题就有艺术。”徐冰的艺术创作在多条不同线索上交叉进行,从早期研究的文化、语言及传统知识体系,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至纽约后开始关注的跨文化与全球化议题,再到本世纪对于不断飞速发展的社会新现象的探讨,他始终专注于寻找新的艺术方法以回应新问题;其创作概念严谨,媒介多样,艺术表达清晰明确,在世界当代艺术中具有很高的辨识度,也在不同层面上影响着中国当代艺术整体面貌的构成,某种意义上为我们提供了一幅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缩略图。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北京山区插队务农的徐冰与当地农民和知青共同创办了手工油印刊物《烂漫山花》(1975-1977),艺术家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对于汉字间架结构设计中所蕴含的社会政治涵义的认识,而乡村民俗也为艺术家提供了吸收借鉴传统文化的土壤;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期,徐冰创作了以《碎玉集》(1977-1983)为总题的袖珍木刻版画,并对版画语言特性进行创新探索,其作品《五个复数系列》(1987-1988)具有突破性的实验特质。这些早期的尝试和探索为艺术家其后更具观念性特征的艺术创作做了准备。八十年代末期,徐冰创造出并无意指功能的“伪汉字”,并将之以活字印刷的方式按宋代版式制作成不可读之“书”——《天书》(1987-1991)。这些形式与内容呈现出错位感的文字,映射出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知识分子对自身所根植的传统文化的智性思考与审视,这部作品也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定义之作。装置作品《鬼打墙》(1990-1991)中,巨大的中国长城墨拓片对存在于真实时空中的历史遗迹进行了一种“如实的扭曲复制”,这也揭示出中国历史遥远而观念化的存在。

九十年代初期,徐冰移居美国纽约。艺术家与西方当代艺术进行了短兵相接式的交流,同时对当代艺术的瓶颈有所反思,试图借助人类之外的能量,与动物进行“合作”。徐冰试图摆脱自身所背负的文化重负,并为融入西方做了一系列概念艺术尝试。在《在美国养蚕系列》(1994至今)、《熊猫动物园》(1998)、《野斑马》(2002)等作品中,借鉴自西方的艺术表达形式与特定中国传统元素相互交织,展示出中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或排斥等复杂关系。在《A, B, C…》(1991)与《后约全书》(1992-1993)等作品中,不同语言之间看似合乎逻辑的转译过程,与最终呈现出的不合逻辑的怪诞与荒谬结果,展示了艺术家面对全新文化语境的陌生与隔阂之感;《英文方块字书法》系列(1994至今)则进一步将英文以汉字书法的形式进行重构,这种“陌生化”的处理方式同样暗含了初至纽约的艺术家对语言交流本质的思考,却也似乎在中西方之间达成一种和解关系,在呈现出中西方文化基因嫁接与融合的奇异面貌的同时,将人们旧有的知识概念逼入了一种失去判断支点的境地。

2000年前后,徐冰的创作开始关注更广泛而切身的当下现实,《烟草计划》(2000至今)以烟草为切入点,以近似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反思历史与现实、国际资本、文化渗透、全球劳动力市场等问题;《何处惹尘埃》(2004至今)则从震惊全球的“9/11”事件出发,探索精神能量与物质能量的内涵与外延,以及全球化背景之下的人类利益与政治关系。同样关注语言本身的《地书》(2003-2014)敏锐地捕捉到彼时互联网语言和图像文字方兴未艾的趋势,在传统语言之外进行探索,检视人类文化交流的内在逻辑。2007年,回到中国的徐冰被疾速变异的中国现实驱动,创作了一系列新作品。《芥子园山水卷》(2010)、《汉字的性格》(2012)、《文字写生》(2013)等作品则在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下,对汉字与中国文化性格以及当今中国为何呈现出如此面貌等问题进行反观。正处于飞速发展中的现代中国和它旺盛的城市化发展现实催生了大型装置《凤凰》(2008-2013),作品背后的资本、作品中凝聚的工人劳动痕迹见证了劳动、发展与财富积累的深层关系以及农民工的命运;搜集公共监控视频剪辑成片的《蜻蜓之眼》(2017)迫使观众去怀疑对“真实”的定义,对于监控系统、表演、假象等概念进行反思。

徐冰以其独具机锋的艺术语言赋予作品高度社会化的精神内核,以精微而幽默的方式呈现艺术家对当下时代的批判性反思。艺术家秉承了东方文化朴素与睿智的精髓,却直面更广阔意义上的世界,其作品极具前瞻性与警惕性;同时,在其作品看似声东击西与错位的面貌之下,多层次的社会议题与文化思考在其中发声与相互激荡,通过对旧有艺术语言的改造与新语言的创造,艺术家为观众提供了多种进入与探索的通道。

展览的策展人、UCCA馆长田霏宇表示:“UCCA非常荣幸能在北京这个被艺术家徐冰称作‘家’的城市中,首次对其创作进行全面的呈现。徐冰的艺术创作在思想上与形式上都极为丰富,它能帮助我们重新思考与个人创造力、中国和世界等相关的问题。

我们同样非常高兴能于UCCA甬道展出徐冰的早期作品《天书》(1987-1991);在十年前的UCCA开馆展‘’85新潮:中国第一次当代艺术运动’上,这件作品曾于同一地点呈现。这一点对我们而言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展览举办于我们对UCCA建筑进行整体改造之前;而在此次改造中,甬道将被纳入UCCA的全新入口所在的区域。”


关于展览

“徐冰:思想与方法”由田霏宇和独立策展人冯博一联合策划,由UCCA展览部卞卡与郭希协助呈现,孙华、赵一峰、冯予三人设计团队担任空间设计师,依据UCCA的展厅构造与策展理念进行规划。

劳力士荣誉支持“劳力士创艺推荐资助计划”顾问徐冰先生展览“徐冰:思想与方法”。明基BenQ提供展览影像解决方案,Genelec(真力)提供展览独家音响设备支持,华为担任展览战略合作伙伴。合美术馆为展览协办机构。感谢曹晓静对本次展览部分教育项目的支持。

作为展览的一部分,8月25日至26日,UCCA将举办一场以徐冰的生活与工作为主题的重要学术会议,并邀请任芝加哥大学“斯德本杰出贡献艺术史”讲席教授的著名艺术史学家巫鸿担任主持。此次为期两天的会议将召集国内外的著名学者、青年学者以及许多与艺术家保持长期对话的嘉宾,于会上呈现他们的原创性研究。此次会议的学术成果将被收录于2019年发行的重要英文展览出版物中。

此外,UCCA还将与云图映画合作推出一本名为《艺术101——徐冰》的中文出版物,它也将成为云图映画“艺术101”系列的首本图书。此系列图书以问题作为内容,旨在让大艺术家与读者成为朋友,让读者深入大艺术家内心,让伟大的艺术连接起人心。书中将囊括对十件艺术家重要作品的介绍,艺术家与田霏宇的对话,以及一个由艺术家对公众提出的数十个问题进行回应的特殊版块。

本次展览亦延伸出一系列精心策划的公共项目。这些活动围绕着徐冰在本次展览中展出的作品或实践展开,由陈庆(纸艺设计师),董冰峰(影像艺术研究者、策展人),关仲平(立体书收藏家),欧阳江河(诗人、批评家、诗集《凤凰》作者),朱哲琴Dadawa(跨界声音艺术家)等表演、参与或共同策划。

UCCA商店(UCCA Store)携手东方生活家居品牌哲品ZENS,推出“地书π杯”“地书旅行手账”“天书纪念书签”等9件展览限量艺术商品。本系列商品以艺术家徐冰在本次个展中的经典作品为灵感,结合以东方精神为核心的生活智慧品牌,真正诠释“将艺术融入生活”。展览开幕晚宴现场,UCCA馆长兼CEO田霏宇、艺术家徐冰、哲品创始人张卫平共同宣布“徐冰:思想与方法”展览限量艺术商品于UCCA Store首发。展览艺术商品限量发售,可前往UCCA Store、哲品全国店及线上商城购买。


关于艺术家

徐冰1955年生于重庆,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和纽约。作品曾在纽约现代美术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古根海姆美术馆、英国大英博物馆、英国V&A博物馆、西班牙索菲亚女王国家美术馆、美国华盛顿赛克勒国家美术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美术馆及当代艺术博物馆、加拿大国家美术馆、捷克国家美术馆及德国路维希美术馆等艺术机构展出;并多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悉尼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等国际展。

1999年,由于其“原创性、创造能力、个人方向和对社会,尤其在版画和书法领域中做出重要贡献的能力”获得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2003年“由于对亚洲文化的发展所做的贡献”获得第十四届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2004年获得首届威尔士国际视觉艺术奖,评委会授奖理由:“徐冰是一位能够超越文化界限,将东西方文化相互转换,用视觉语言表达他的思想和现实问题的艺术家。”2006年,由于“对文字、语言和书籍溶智的使用,对版画与当代艺术这两个领域间的对话和沟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获美国“版画艺术终身成就奖”。2010年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2015年荣获美国国务院颁发的艺术勋章。


《蜻蜓之眼》放映时间:

“徐冰:思想与方法”展期内每周一至周五中午12:00放映一场 (9月24日、10月1 - 5日无放映)。

放映地点:UCCA报告厅。

*展览门票附赠电影券,凭电影券于展期内单次观影;

*提前15分钟入场,影片开始后15分钟停止入场;

*座位有限,满员即停止入场;

*观影中请勿拍照及录影,谢谢配合。


下载“徐冰:思想与方法”新闻稿。

展出作品

查看更多

徐冰

《五个复数系列:田》

1987
黑白木刻联印,油性墨、中国皮纸
55 × 68.7 cm

徐冰

《英文方块字书法教室》

1995-1998
综合媒材装置
尺寸可变

徐冰

《蜻蜓之眼》(静帧)

2017
影像
81′

徐冰

《熊猫动物园》

1998
图像记录

徐冰

《野斑马》

2002
图像记录

徐冰

《魔毯》

2006
粗羊毛手工地毯
600 x 600 cm

1 / 6

视频资料

“徐冰:思想与方法”展览全记录

09:37

视频资料

“徐冰:思想与方法”展览全记录

09:37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1 / 10

展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