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CA北京

杨福东:香河

2025.11.22 - 2026.5.5

关于展览

地点:  UCCA北京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于2025年11月22日至2026年5月5日呈现“杨福东:香河”。本次展览以杨福东全新创作的15频展览同名影像装置《香河》为核心,该作品名亦源自艺术家家乡河北香河县。同时,展览展出多件艺术家最新创作与早期作品,通过多种媒介探索时间、成长与记忆的多重感知,构筑交织着私人情感、集体记忆与历史时间的丰富隐喻。

2025年11月22日至2026年5月5日,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呈现中国当代艺术家杨福东大型个展“香河”。作为杨福东(1971年出生于北京)在北京的首个机构个展,也是其迄今规模最大的一次展览,展览展出其全新创作的六部影像作品、一幅大型绘画装置、一组家具影像装置,以及一系列早期绘画、影像作品和相关文献档案。通过对记忆碎片的重构、对真实生活的陌生化、对影像文本的再虚构以及对空间场域的象征性建构,艺术家在UCCA大展厅为观众营造了一出如同时间错位的舞台剧,又如一段恍若隔世的旅程:他在此搭建时间与记忆,使过去与当下、情感与现实相互纠缠、断续展开。“杨福东:香河”由UCCA馆长田霏宇与UCCA策展人刘倩兮共同策划。

作为21世纪中国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杨福东的影像作品以独特的叙事方式与高度美学化的艺术语言著称。他常以缓慢的长镜头、碎片化的情节与诗意而冷静的影像质感,将东方意蕴、现代电影与当代文化的视觉逻辑融为一体,形成介于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张力。他以“意会电影”的概念阐释自己的创作方法:通过节奏、气息与凝视构建情感回路,使观众在观看中感受思绪静谧的流动。在他的作品中,时间被解构与延展,成为可触及的精神维度;胶片则成为承载这一维度的有机体:颗粒的颤动、光线的闪烁与机械的噪声皆成为时间具象化的表达。

展览标题“香河”取自杨福东的家乡——河北香河县,但在展览中,艺术家却消解了其作为地点的具体指涉,将之抽象为一则交织着私人情感、集体记忆与历史时间的隐喻。作为展览的核心作品,15频黑白影像装置《香河》(2016-2025)凝聚了杨福东超过二十五年的构思与创作。早在1997年拍摄完首部长片《陌生天堂》后,艺术家便萌生了以家乡为灵感的创作念头。2016年,他带领团队在香河县城与附近村庄辗转拍摄了47天,直至2025年秋才完成后期制作。作品以一位年轻母亲在村中筹备春节庆典的日常情景展开,其间穿插着生老病死的碎片化情节与日常的劳作场景,呈现了北方乡村生活在光影流转下既真实又陌生的面貌:人们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度量时间的流逝,而那些偶然闯入的超现实场景,如同梦境的缝隙,打开了另一重时间维度。

《香河》既是一次关于成长与乡愁的精神重访,也是一场对时间本身的凝视与见证。15块屏幕错落分布于9个彼此嵌套且相互连接的空间内,构成一座记忆的迷宫;观众穿行其间,行走本身便成为时间展开的方式,也使他们成为影像叙事的参与者。此外,本次展览特别呈现《香河》的拍摄纪录片,使观众得以直观感受艺术家如何将个人记忆转化为触及人类共通情感的影像叙事。作为杨福东长期构思并持续推进的“图书馆电影计划”的开篇,《香河》是进入杨福东关于个人精神生活这一宏大命题之探索的入口。不同的影像与作品归类其中,既构成了一部极度个人的藏书目录,同时开放地静待观众阅读。

除同名影像外,展览还首次展出五件杨福东的最新影像创作与一系列早期作品,共同构成艺术家对于“影像—记忆—生命”关系的思考。《少年少年》(2025)是一部以16毫米彩色胶片拍摄的5频影像装置。作品以散点式的手法,重构了艺术家在1980年代北京军队大院中成长的青少年时光的一些零散记忆。影片中,少年们奔跑、练拳、候车、戏水、穿行玉米地,仿佛在度过一个不会结束的漫长夏日。杨福东借此探讨影像如何承载记忆:那些懵懂天真而又孤独惆怅的瞬间,最终被凝固在胶片的物质性痕迹之中。同样用16毫米彩色胶片拍摄的单频影像《在颐和园》(2024-2025)描绘了一位男子与一个小男孩在颐和园中徘徊与游荡的场景,时间的结构在影像中悄然错位,宛如午后半梦半醒的迷离瞬间。单频影像《县长县长》(2024-2025)呈现了一个时间与地点不明的集体迁徙场景。村民们在暮色渐浓的山道中穿行,空置的屋舍仍留有生活的余温,历史与现实的界线在此被悄然构筑成一种想象中的家乡地方志。《后房—嘿,天亮了》(2001)中,几位身着旧式军装的男子在城市的清晨中如梦游般行走,展现了艺术家对影像如何表达情绪与梦境的早期探索。

此外,本次展览还呈现多件跨媒介绘画与装置作品:《乐郊私语》(2025)是一组15联绘画装置,灵感源自南宋画家马远的长卷《西园雅集图》,艺术家结合极具个人风格的图式语言,以文人“出行”的意象与展厅另一端那座如迷宫般、难以走出的“香河”村庄呼应。断续的画面对应了长卷绘画需逐段展开的观看方式,也宛如被切分却接连的电影镜头,是艺术家对其“绘画电影”概念的又一次探索。装置《哺乳期》(2025)的主体部分由上世纪80至90年代香河地区常见的旧家具和旧电视机组成,真实的影像记录让私人记忆延伸至具身空间。家具被不同明暗度的镜面和玻璃覆盖,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如园林般幽微、时间失去坐标的流动空间。而旧电视机中播放着2000年初艺术家从上海回到香河老家拍摄的真实生活记录的影像,这些未经布置的画面似乎构成了《香河》的某种前身。

展览空间以“迷宫”“城楼”“广场”等多种象征性空间形态为结构,配以黑白与多层次灰色调,形成既具秩序感又充满诗意的场域。此外,艺术家拒绝设定单一的观展路线,通过多通道与多向的空间布局,让观众在展厅中或徘徊、或折返,甚至迷失方向,仿佛没有固定的起点与终点。光线的运用强化了这种错位的体验,使影像叙事与空间叙事共同指向一种模糊而多维的身体感知。本次展览空间由UCCA展览部杨翛然设计。

“杨福东:香河”是一部关于时间、记忆与精神成长的影像史诗。杨福东以他一贯的温润与克制,使时间得以被重新体验与书写,使私人记忆与时代印记得以被重新铺陈与探寻,也让当代艺术在向内延伸的道路上展现出既诗意又富有哲思的独特品格。


关于艺术家

杨福东1971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在国际著名艺术机构和画廊举办的个展有“无限的山峰”(香格纳画廊,上海,2020);“明日早朝”(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2018);“愚公移山”(上海摄影艺术中心,上海,2016);“南辕北辙:杨福东作品展”(余德耀美术馆,上海,2015);“我感受到的光”(SALT 户外影像装置,挪威桑霍尔恩岛,2014);“杨福东:陌生天堂”(苏黎世美术馆,瑞士,2013);“断章取义——杨福东作品展”(OCT当代艺术中心,上海,2012);“八月的二分之一——杨福东个展”(PARASOL UNIT当代艺术中心,英国伦敦,2011);“杨福东:竹林七贤和其它故事”(国家当代艺术博物馆,希腊雅典,2010);“杨福东:将军的微笑”(原美术馆,日本东京,2008);“别担心,明天会更好”(维也纳美术馆,比沃利城堡当代美术馆,意大利都灵,2005);“五部电影”(文艺复兴协会,美国芝加哥,2004)等。其电影及影像装置作品在全球多家美术馆以及重要艺术机构举行过多场展览,如苏州博物馆(2019)、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2017)、巴黎路易威登基金会(2016)、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2013)、利物浦泰特美术馆(2007)、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2004)、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2003)等。他也参展了第12届里昂双年展(2013)、第11届沙迦双年展(2013)、第十七届悉尼双年展(2010)、第52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2007)、第五届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2006)、利物浦双年展(2004)、第5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2003)、第11届卡塞尔文献展(2002)、第四届上海双年展(2002)、第7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2001)等。


赞助与支持

UCCA感谢首席赞助路易威登。本次展览独家环保墙面方案支持由多乐士提供,独家音响设备与技术支持由真力提供。UCCA亦感谢尤伦斯艺术基金会理事会、UCCA国际委员会、UCCA青年赞助人、首席战略合作伙伴阿那亚、首席艺读伙伴DIOR迪奥、首席影像伙伴vivo、联合战略合作伙伴彭博,以及特约战略合作伙伴友邦保险、巴可、多乐士、真力、北京SKP和Stey长期以来的宝贵支持。


展览公共项目

UCCA为此次展览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公共活动,旨在从多重视角拓展观众对杨福东艺术创作的理解与体验。开幕当天,展览的两位策展人田霏宇和刘倩兮将共同导览,分享策展理念与作品背后的构思;随后,艺术家杨福东将与两位策展人,以及南洋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媒体学院教授乌特·梅塔·鲍尔围绕“香河”展开一场关于其艺术创作与影像语言的深入对话。

此外,胶片工作坊将邀请艺术家合作摄影师胡晨,带领观众进行简易拍摄与实验操作,通过实践感受胶片影像的独特质感与媒介特性。音游即兴工作坊将邀请艺术家长期合作伙伴、音乐人金望,分享其以声音与音乐参与视觉艺术创作的经验,并在现场以即兴形式打造一场声音与影像交织的体验之旅。

展期内,UCCA还将呈现“香河”系列学术对话,以杨福东的艺术实践为核心,贯穿诗意与乡愁、时间与记忆、地方与全球等主题,深入探讨其作品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的美学价值与思想意涵。“映现之地”影像艺术交流系列则通过影像分享和对话,延续展览中对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批判性思考,探讨代际记忆在历史时间中的传承与重构,并进一步展开关于影像知觉的深度讨论。欢迎关注UCCA官方网站与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活动信息与时间安排。

展出作品

查看更多

《香河》(静帧)

2016-2025

15频黑白有声数码影像装置
图片由杨福东工作室提供

《香河》(静帧)

2016-2025

15频黑白有声数码影像装置
图片由杨福东工作室提供

《香河》(静帧)

2016-2025

15频黑白有声数码影像装置
图片由杨福东工作室提供

《香河》(剧照)

2016-2025

15频黑白有声数码影像装置
图片由杨福东工作室提供

《“香河”系列黑白摄影》

2025

收藏级喷墨打印
由杨福东工作室提供

《少年少年》(静帧)

2025

5频彩色有声16毫米胶片影像装置
图片由杨福东工作室提供

《少年少年》(剧照)

2025

5频彩色有声16毫米胶片影像装置
图片由杨福东工作室提供

《在颐和园》(静帧)

2024-2025

彩色有声单频16毫米胶片影像
图片由杨福东工作室提供

《在颐和园》(静帧)

2024-2025

彩色有声单频16毫米胶片影像
图片由杨福东工作室提供

《县长县长》(静帧)

2024-2025

彩色有声单频数字影像
图片由杨福东工作室提供,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支持

《县长县长》(静帧)

2024-2025

彩色有声单频数字影像
图片由杨福东工作室提供,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支持

《新年快乐》

2002-2025

数码打印,共27张
由杨福东工作室提供

《新年快乐》

2002-2025

数码打印,共27张
由杨福东工作室提供

《那个地方:93年行为记录 摄影(三个月拒绝说话)》

1993

彩色喷墨打印
杨晓辉收藏

《陌生天堂》(静帧)

1997 - 2002

35毫米黑白胶片
76’
图片由杨福东工作室,香格纳画廊和玛丽安·古德曼画廊提供

《陌生天堂》(静帧)

1997 - 2002

35毫米黑白胶片
76’
图片由杨福东工作室,香格纳画廊和玛丽安·古德曼画廊提供

江南造船厂·写生

1992

布上油画
78 x 78cm
图片由杨福东工作室,香格纳画廊和玛丽安·古德曼画廊提供

1 / 17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1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