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时装一直都是不能被分割,从Andy Warhol以至村上隆的创作触目皆是。今夏,高级男装裇衫品牌PYE「派」与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携手举办“编织故事,传情「派」意”展览,为观众带来一趟游走在艺术和时装的创意旅程,掀起时装与艺术的跨界别对话。
「派」一直支持艺术创作,这次品牌邀得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和三位年轻中国艺术家作合作伙伴,于2014年8月28日在UCCA举行一项名为“编织故事,传情「派」意”(Woven Stories, Woven Expressions)的特别展览活动。作品概念源自UCCA副馆长尤洋和策划人张夕远。同场并会播放由艺术家叶甫纳、蒋志和马秋莎拍制、以「凝视」为创作概念的影像作品。这些录像将在以数百件「派」品牌裇衫所做成的悬浮雕塑下循环播放。
除了在UCCA的装置艺术展览场地,上述影像作品亦将在「派」的各间分店内和品牌网页上播放。
视觉通过光和色看见世界的动静。
影像技术的发展使艺术家得以从光学和空间的变幻中发现更为丰富的意义。同时,观众也在矛盾与怀疑中一次次地沉迷于视频所交织而成的异维景观,无限接近本我。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中,影像是一种能够让观众从日常表象中发掘更深层的内部世界的重要媒介,通过律动的图像完成对感觉的架构。中国年轻一代艺术家们的影像实践是鲜活、敏感和实验性的,提供了多层面的审美可能 性,并且已经习惯于从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历史等文化地理中汲取灵感,不断拓展和重组着地缘的边界。在艺术家将质地柔软的个体存在转化为极具形式感的视觉呈现的同时,“当下”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描述“此刻”的时间定语,而是体现时间线性的刻度,关联着过去和未来。
在这样一个大规模制造和传播的时代,艺术不再是专门服务于最顶层的权贵和精英阶层的身份消费品,她可以成为设计、成为时尚,擦亮当代生活的各个切面,赋予日常以璀璨的光彩。在「派」,成衣衬衫被重新定义为每一处织入细节的中国品质、每一缕缝入针脚的东方传统。品牌的独特性被定位在优秀的做工、设计和材料上,恪守和发扬本土源远流长的商业道德,兼具世界大都市生活的当代感。「派」的命名源自代表圆周率的希腊字母π,以此来表达对完美永不停息的追求;同时,亦取意高贵雍容的中国气派,以及对普世价值观的认同和发扬——永恒、包容、无国界。自成立以来,「派」一直是艺术的坚定支持者,与世界共同期冀未来的无限可能性。
编织故事,传情「派」意。于观看中,解读潜藏在艺术形式背后的无声之语。项目邀请三位艺术家叶甫纳、蒋志和马秋莎,根据以上理念创作视频艺术作品,呈现方式为三组影像装置。
本项目由尤洋和张夕远联合策划。
叶甫纳
1986年出生于昆明,2008年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毕业,其后赴英在伦敦圣马丁艺术学院取得美术系硕士学位。现居北京,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叶通过摄影和录像来重新演绎国人集体回忆的画面,从而探索国人的文化认同感。
这次作品为《家春秋》系列录像之一,取意「春风似剪刀」。主题环绕「派」的裇衫,并以水为背景,探索岁月如梭、时光流转,以及中国和西方的越洋之隔。录像内的角色没有具体的名称,因为他们代表的不是个体,而是一种身份或一代人。
蒋志
1971年在出生于湖南,1995年于杭州中国美术学院毕业,现居北京和深圳。2012 年荣获瑞信今日艺术奖,曾在广州时代美术馆、北京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香港奥沙画廊等均举办过个人展览。创作涉及录像、摄影、绘画及装置艺术,作品多元化。
蒋志这次创作的影像作品通过讲述两只色彩斑烂的鹦鹉──《琼和科的故事》,来探索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琼和科由于羽毛太亮丽,以至被拴上脚链,两只鹦鹉不但没有心怀敌意,反而选择了相亲相爱地生活。而鹦鹉名字其实是一个谜语,谜底作为艺术家给观众的「小小心意」。
马秋莎
1982年出生于北京,2005年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数码媒体工作室毕业后赴美,在纽约阿尔菲德大学取得电子装置艺术硕士学位,现居北京。曾于UCCA、英国曼彻斯特的华人艺术中心、北京的泰康空间等机构举办过个人展览,同时也曾经在俄罗斯圣彼德堡、莫斯科,美国侯斯顿及英国伦敦参与团体展。
她的参展作品名为《我们》,内容描述人被白色薄棉衣包裹在一起而挣脱彼此的过程。录像透视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情侣以至整个社群,突出人与人之间的异同,以及和其所在环境的关系。
PYE「派」是1984年开始打造的精制衬衫品牌,拥有一丝不苟的制作流程,由棉花种植到生产工艺、从织布到成衣制作均严格监控,以确保品质。PYE「派」衬衫选用最优质的新疆超长绒棉,织成各式精制布料,加以超卓的裁剪工艺及多年潜心钻研的专利缝纫技术,打造出优质时尚的产品。品牌意念源自代表圆周率的希腊字母π,延伸至中文“派”表达的气派。「派」衬衫以其精致考究的出品和对未来积极开拓的抱负,在当代中华独具一帜。
PYE「派」,就像圆周率π,表达我们无止境的追求。更多资讯在www.pye.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