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CA北京

UCCA x Artforum: 余像将至

2017.7.1
15:30-17:30

影像艺术交流
地点:  报告厅
语言:  中文

结合大型群展“例外状态:中国境况与艺术考察2017”,UCCA当代艺术中心特别邀请《艺术论坛》中文网(Artforum)策划4场系列主题活动,分别在“例外馆”(UCCA甬道空间)及展厅进行。活动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形式介入展览,从而让相关的研究与讨论持续发酵。

尼采认为:“遭遇刺激时,眼睛较为轻松的对应方式是再次重制它在之前已制造过多次的影像,而不是记录印象中不同的新事物。”影像往往以浪潮的形式出现,进而存在着波峰与波谷,潮头之间的相互追赶与湮灭,以及潮落时缓慢袒露的历史失地;然而在另一层面,影像往往会成为一种余像(afterimage),一种或短暂或长久的余留,于不同浪潮间形成重叠的印象。在媒介、风格、技巧与思想的交错中,余像强迫我们回到一些模糊的时刻,在此,明晰的区隔与宣言都无法奏效,所能体会的只有不可辨别却始终在场的“默契”,仿佛一场终会相遇的旅途,彼此间若即若离的呼应与前行。

第4场活动“余像将至”中8位艺术家的影像作品也许会为我们揭示某些这样的时刻——当然,也许不能,因为创作者总是试图回避、驱离余像,或将之转化为尼采所言及的“新事物”。但余像的到来时常不期而至,即便如同一次微弱的视觉暂留,或稍纵即逝的对视,然而一旦捕捉到这样的时刻,便可以重新遭遇“刺激”,并以此抵达观看的问题意识,疏通创作中个体与个体、内部与外部间那些看似无法纾解的阻滞——将至的余像即是影像之间不断分离与聚合的特定瞬间。

票务信息:活动免费

*请于活动开始前30分钟至UCCA前台领取入场券;

*活动开始30分钟后谢绝入场,请勿迟到;

*场地准入人数有限,一人领取一张票,先到先得;

*活动期间请保持手机静音。

影片介绍

《远了,更远》

艺术家:马海蛟

年份:2017

时长:9’23”

《远了,更远》的影像内容为迷雾中的荷兰景观,而画外音则是一段用阿拉伯语讲述的一封家信。信件作者是一位刚刚来到荷兰的中东难民,这封信写给他仍然生活在家乡的母亲,信中提及了他在荷兰的所见所闻,言辞中夹杂着异文化遭遇及由此产生的乡愁情绪。马海蛟在这件作品中掺杂了个人的感性成分,“美好事物所带来的危机感”“乡愁情绪的由来”,以及“对于自由的理解”等诸多问题都成为当今全球格局背景下的个人思考,创作者即把其个人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转换成诗意的影像表达。

《后房——嘿,天亮了》

艺术家:杨福东

年份:2001

时长:13’

此片描述一个年轻人,也许是四个年轻人——他们在清晨即将醒过来的时候,试图挽留那不属于他们的感觉,在总是抓不住的期待中,穿着旧式军装,晒在早晨的阳光下。呵欠是随风而去的,抓住的只有怀抱里的剑。木偶式的慵懒被舞蹈的剑击碎,他们在含情脉脉的愤怒中交流、伤害,却永远不会有真实的痛。人们企图在音乐中捕捉京剧的力量,却不经意地被旋律带到记忆里的城市上空。花朵在臆想的抚摸下,静静地等待开放;所有渴望的冲动在阳光将射的早晨快速地变幻着模样。如果温情是可以被相信的,那么我们的存在是不重要的。所有的片断犹如不连续的梦境,有时却又似乎是真实的,只是我们仅知道这一切不过发生在清晨天亮的一瞬间……听,有人在喊:嘿,天亮了!

《安全岛》

艺术家:唐潮

年份:2015

时长:15’31”

我把自己放逐在游乐园,想象着处于一个现代岛屿的困境。

《无题》(节日)

艺术家:刘窗

年份:2011

时长:5’14”

《无题》(节日)将背景设置于都市边缘,记录了一个人物在布满废墟与瓦砾的城市空间中穿行的场景。以拾起一片纸屑并将其引燃、抛落在地上为开场,这个行动逐渐开始变得重复,进而演化为针对这个充斥着压迫感的环境的一种“评论”:向世界常态的无声抵抗。

《放大》

艺术家:朱昶全

年份:2014

时长:9’26”

深层恐惧隐藏在内心深处,影响人的行为、生活、性格等各方面,因某个时间节点或某件事情突然“放大”而久久不能释怀。这种恐惧不仅是对死亡、暴力等体验的直接心理感受,亦指向生活中前辈对自己行为的余悸与懊悔,并再次潜入内心深处造成的一种近似 “疯癫”的状态。《放大》从深层恐惧出发,尝试以多角度的叙事结构创造出独立的“全因素影像”叙事。若在影像的展览现场放置作为装置的日常物品,那么这种情境再现的方式将令作品获得更立体的呈现。

《蒙古症》

艺术家:陶辉

年份:2010

时长:31’1"

《蒙古症》讲述了现代化进程中跨越地域的意识形态下的年轻人的精神状况,用即兴摄影的方式来控制演员,电视剧的框架来控制剧情;传统艺术和民间文化成为影响作品的主要因素,毫无逻辑的人物关系构建了一个孤立的政治图景,是一部关于自我精神认知的肥皂剧。

《审判》

艺术家:姚清妹

年份:2013

时长:9’24”

《审判》可以被看成是一出荒诞剧。艺术家扮演的审判者,夸张地运用革命时代的古旧语言和身体姿势,跟三个自动贩卖机展开了一场理性的超现实辩证讨论。审判者与自动贩卖机的关系无疑是共产主义和现下全球资本消费主义的某种矛盾关系的隐喻。审判者就像大战风车的堂吉诃德,然而,风车不会与堂吉诃德争辩,自动贩卖机却巧舌如簧,审判者同时也在处在被审判的位置上。

《今天我休息》

艺术家:石青

年份:2016

时长:19’10”

“上海电影地理”项目旨在重拍以上海作为拍摄场所的电影,讨论城市空间与影像之间的相互塑造。电影《今天我休息》(原片导演为鲁韧)是其中的一部,原片拍摄时间为1959年,在上海的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新村——内拍摄,讲述上海大跃进期间,民警马天明在休息日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故事。重拍项目试图激活有关集体主义生活的历史话题,以及集体空间中个人行为的组织和连接。

嘉宾

杨北辰( 《艺术论坛》中文网资深编辑、北京电影学院博士)

合作方

Artforum

活动流程

14:30–14:50 已预约的UCCA新、老会员至前台领票

14:50–15:20 UCCA会员专属导览

15:00–15:30 未预约的会员和普通观众至前台领票

15:30–17:30 影片放映

*请大家提前安排好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