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天地

“约会天才妈妈——形之所向”非遗时尚实验室

2021.9.28 - 2021.10.16

地点:  上海新天地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 Lab 再次联合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上海时装周,共同呈现“约会天才妈妈——形之所向”非遗时尚实验室艺术主题项目。作为上海时装周主题活动之一,此次艺术主题活动由UCCA Lab特别策划,旨在为“天才妈妈”公益项目提供助力支持,分别在上海城市三个场域空间举办一系列主题项目、时尚秀场、实验工坊等活动,让艺术家、设计师、非遗匠人以各自多元的创作理念、工作方式、制作技艺生发灵感碰撞。此次三方合作升级签署了三年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时尚、艺术与非遗传承将在三年内不断跨界融合、碰撞升级,推动年轻艺术家和设计师孵化平台的建立及可持续时尚的进一步发展。

“形之所向”,指代创作进程中,处于不断变化阶段的形态演绎。从点、线、面的构成,到视觉形象的构建,再到裹挟着态度的表达形式,不同身份的创作者们将他们的意图、设想和工艺赋予一个形态,一种材料,一段时间与过程。“约会天才妈妈——形之所向”主题项目由“银色试镜”和“行纹”两个单元组成,一方面关注女性视野中的符号生产,另一方面关注时间维度上形象的演化蝶变。主题项目邀请到毕蓉蓉、分号C、何为、刘佳玉、李雨山与周俊、沈琪、徐子薇 、于惋宁、杨盈盈,九位/组艺术家、设计师共同参与,由協作派對担当空间设计,并在室外空间以构筑物形态回应主题。

在不同文化语境和时间进程中,银色总被描述成一种神秘,具有想象力的颜色。在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的眼中,银色是未来、是宇宙。主题项目中的“银色试镜”单元,采用反射感与坚韧属性并重的银色材质将空间完全包裹,营造出兼具未来性和时尚感的体验空间。艺术家与设计师从各自视角出发,以日常生活、民间艺术,以及自然生态中的体验与反思为起点,通过不同媒介材料、视觉隐喻,共同探讨女性视角中的文化建构。时装周期间,“银色试镜”单元将持续推出跨界演绎和对谈分享,为观众提供关于“时尚可持续”话题的探讨。

在“行纹”单元中,艺术家以街头、建筑、织物的肌理纹样为媒介,将饱含记忆与情愫的私人面料回收再创作,用数字化的生产方式模拟物质元素的生长,也将“非遗”民间图腾作为灵感来源,在室内、室外两个场域呈现不同形态的视觉演绎。古老的文化、视觉美学、工艺技巧,如何在当下被解读、演绎和传播,成为后非遗时代的新命题。在博物馆的保存、保护机制之外,“非遗”的传承与延续,创新与转化,不断要求文化工作者激活其生命力,而当代艺术打开了“非遗”民艺的多元解读方式。在此之外,“行纹”单元将陆续以“移动梦想工坊”的形式,呈现东乡刺绣、蜡染、布糊画、马尾绣、皮雕、羌绣,六种具有创造力的中国非遗手工艺,同时观众也可以身体力行地参与和体验“非遗”技艺的魅力。

展出作品

查看更多

于惋宁

“可口YUM”系列《直线坠落的珠串》

2021
不锈钢

李雨山与周俊

《◯ 80cm》

2021
亚麻布、油漆、油墨
80 cm (直径)
3件

徐子薇

《我的身体,略微大于整个宇宙》系列1

2016
综合材料(镜子、玻璃、亚克力、LED)
100x100 cm

分号C

《交流》

2021
声音影像装置
150 x 250 cm

刘佳玉

《造形》

2021
新媒体装置艺术
尺寸可变

何为

《神秘的觉醒》

2021
数字媒体
60秒

杨盈盈

《衣息》

2021
非遗钉金绣裙褂碎片、水晶、服装面料、棉线、铁丝网、纱布
210 x 180 x 66 cm

沈琪

《向生》

2021
单屏影像
2分30秒
声音:Lawrence Lau

毕蓉蓉

《再编码—纹样XI-∞--视频1》

2018
影像
2分13秒

毕蓉蓉

《再编码--纹样XI--Laforet的砖片--织物2》

協作派對

《水光织镜》

2021
综合材料、灯光装置

1 / 11

视频资料

01:00

刘佳玉作品创作纪录片

02:29

视频资料

1 / 2

01:00

刘佳玉作品创作纪录片

02:29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1 / 8

作品介绍

于惋宁,“可口YUM”系列《直线坠落的珠串》,2021,不锈钢

因为疫情的关系,于惋宁将更多时间花在厨房。在她看来,下厨在当代社会已经不是一种必须的生活方式,而是一门才艺。厨房之于她是材料的实验场、温度的游戏、固态与液态的魔法、色与香的幻想和对于美味的殷殷期许。在“可口YUM”这组作品中,由厨房的不锈钢器具组合而成的装置,以“环”状的装饰样貌呈现,被给予了不同的舞台。“可口YUM”系列将厨房与厨具的功能性剥离,并赋予其纯粹的装饰性,锅碗瓢盆等餐具化为巨型的项链、项圈、戒指与无尽坠落的珠串。这些饰品旋转错落,叮当回响,日常却陌生,充满超现实感。


李雨山与周俊,《 80cm》,2021,亚麻布、油漆、油墨,80 cm (直径),3

作品从女书文字出发,以其作为分割画面的视觉符号,呈现出语言文化在时间流淌和历史辗转中被传承的印记。经由放大、重构,仿若图腾般的文字寓意着彼时社会中女性的思绪和力量。创作者们创造性地将证明地球自转运动的傅科摆轨迹与女书相关联,将看似小微的江永女书使用群体,与我们观念中宏大的宇宙天体相关联。层叠相交的印记,示意着静谧的文化源头下潜藏着的接续力量。


徐子薇,《我的身体,略微大于整个宇宙》系列12016,综合材料(镜子、玻璃、亚克力、LED),100x100 cm

去身份化的人物形象经过艺术家重塑,通过光与镜面的配合呈现。镜子创造出口也产生连接,形成无限的反射和衍生,映射出具有可能性但又不可触摸、不能被证实的空间。好似宇宙,是在时间里没有开始和结束,在空间上也没有边界。作品标题援引改编自费尔南多·佩索阿的诗集《我的心略大于整个宇宙》,保留诗意却又颠覆性地将身体作为探索本源的媒介


分号C,《交流》,2021,声音影像装置,150 x 250 cm

语言是信息转译的代表,女书作为一种象形语言,同时又是古老的社交性语言, 通过加密的特殊性,在地域女性文化间流通。使用者以性别认同作为其文化底色,从他者身份的桎梏中剥离出来,记录了女性生活难以言说的印记。而“人死书焚”,女书随着使用者的逝去一同消亡,万千絮语细言在其死后转化为反复纷乱的符号。这些秘密语法如同时断时通的摩斯电码,使私密的叙事在缄默中不停燃烧。


刘佳玉,《造形》,2021,新媒体装置艺术,尺寸可变

《造形》延续作品《塑形》的可持续理念,使用来自adidas by Stella McCartney的回收衣物面料融合环保树脂,为观众塑造出一个无尽、虚拟的地表景观。这个过程也是一场反复再现的构建,是通过物质不断分裂、重组、塑造的无形空间,以“物体”重塑“物体”。 在黑暗且无尽的空间中,由粒子组成的动态水流将透过投影映射,附着于流体雕塑之上,以科技的虚拟手段展现自然的演化。作品意在强调可持续的“再利用”在我们社会发展中的可能性,试图引导观众透过表象感知事物的本质,希望唤起更多人对可持续 “再利用”的认同。


何为,《神秘的觉醒》,2021,数字媒体,60

《神秘的觉醒》以东乡刺绣、花绣、蜡染、扎染四种非遗民间图腾与手工艺技法为灵感,借助当代新媒体艺术语言,诠释生命原始的灵动与顽强,以拟人化的表达方式,展现非遗手工艺作为一种民族的神秘力量,穿越时空壁垒的觉醒。


杨盈盈,《衣息》,2021,非遗钉金绣裙褂碎片、水晶、服装面料、棉线、铁丝网、纱布,210 x 180 x 66 cm

作品以一件巨形衣服承载了个体记忆与文化相传的连接。如雕塑般饱含个人情愫与记忆的衣服,来自于杨盈盈对母亲的记忆。在创作中,她采用多种面料拼接,并延续以综合材料绘画的方式将衣服当成画布,将个人感受形象化。作品局部中巧妙地使用了“钉金绣裙褂”的碎片。作为广东独具特色的“非遗”文化技艺,它的背后蕴藏着母女相传,甚至世代相传的祝福。此外,杨盈盈还将带有时间隐喻的水晶材料纳入其中,将个人情愫与所在地域的经典文化交织在一起。


沈琪,《向生》,2021,单屏影像,230秒,声音:Lawrence Lau

心之所向,身之所往。艺术家认为一个数字生物的诞生,也向她传递出这样的力量。逆转、重塑、抵抗、辗转反侧,也存在于五行于无形,相互联系的能量使它生存下来。艺术家自身无法完全定义这种能量,但她尝试把它从具体事物中脱离开来,以另一个视角,转化为她所理解的生命形态而存在。


毕蓉蓉,《再编码—纹样XI---视频1》,2018,影像,213

视频中的纹样采集自不同城市中的不同对象物,如建筑物、织物的表面,艺术家在视频中寻找它们之间的某种关联,并且这种关联可以将它们无限延续下去。


毕蓉蓉,《再编码--纹样XI--Laforet的砖片--织物2

作品中的纹样采集自毕蓉蓉在意大利驻留时居住过的14世纪城堡的地板砖,艺术家将这个纹样转换成手稿、动画、织物等不同媒介的作品,此次呈现的地毯是这个纹样系列作品中空间延伸的部分。


協作派對,《水光织镜》,2021,综合材料、灯光装置

《水光织镜》展示了从女性古老的手工语言之中流淌出的艺术语言,穿梭于装置间,感受光影中传统编织纹样与现代金属质感产生的交融与共鸣,非遗匠人“天才妈妈”所蕴含的女性力量,在重新定义的“天空”中凝聚为传承之光,女性非遗项目在“织镜”之中再次被照亮。

关于艺术家

毕蓉蓉

1982年出生于宁波,于四川大学中国画山水画专业取得硕士学位,继而在荷兰获得Frank Mohr学院绘画专业艺术硕士学位,现生活工作于上海。在近几年的生活工作中,她的作品与行走及采集行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每当途经或抵达陌生地,又或是回到曾经熟识的地方,毕蓉蓉都以个人的方式对它展开密切的观察与阅读,这种方式包括对城市皮肤的阅读。毕蓉蓉认为,城市皮肤可以是雕琢在建筑物上的纹饰、包裹在身体上的织物的纹样、张贴于街头墙上的海报信息、扎根于城市角落的植被等等。毕蓉蓉将它们从不同的时间与空间中采集,汇入其独特的创作语境之中,经过手工或数码加工,形成包括绘画、拼贴、织物、影像、场域特定装置等多种媒介在内的综合性创作手法。那些出现在她作品中的碎片化图案、纹样从原有的语境中抽离,以另一种方式自我生长,在新的空间中不断转换成新的图像风景。她近来参展的作品包括在香港Centre for Heritage Arts & Textile的空间装置“再编码—纹样XI-∞” (2020),上海明珠美术馆的空间装置“生长中的风景(III)” (2020), 成都千高原艺术空间的个展“纹样XI-∞” (2019) ,深港建筑双城双年展的公共艺术项目“关于连结的第V, X, L, C种方式”(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公共艺术项目“流动之物”(2019)。


分号C

分号C (semicolon C) 是坐标在上海的以新媒体艺术、互动装置、交互设计、创意编程、视听艺术、生成视觉和多媒体舞台灯光装置为核心的艺术团队。团队成员自2010年起便参与新媒体相关的舞台演出,多次在中国、德国、美国、马来西亚、英国、爱尔兰、奥地利、瑞士等地进行创作和展览。


何为

生于1986年,美国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New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艺术科技项目NEW INC首位中国籍成员、咀嚼间(Chewing Theory)主理人。其作品探讨瞬时与永恒的辨证存在关系,专注于研究技术僭越时代下的感官体验模式与空间叙事,消费语境中的艺术与人际(机)社交关系、交互逻辑与方式。采用跨媒介手段,融合食物、雕塑、设计、科技和戏剧表演等因素,旨在探索适应社交活动(Social Practice)的艺术展示空间的构成方式。曾参与策划摩根士丹利中国25周年庆典、UCCA Gala 2018、新当代美术馆Public Beta开幕、纽约中央火车站、纽约亚洲当代艺术周VIP开幕式艺术活动等项目。


刘佳玉

刘佳玉,1990年出生于中国辽宁,2014年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目前生活工作于北京和伦敦。大自然中自然的反射性促使她的创作一直在试图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多重关系,探究人们所持有观察自然的各种视角,探索数据源作为本质线索成为物件网络中的交流节点在不同的场域间互相穿梭、遭遇、排斥、渗透与融合。通过空间的拼贴与置换从而引起观众的行为反应与情感共鸣,这使得她的创作本身永远处于人们的“再创作”中。


李雨山与周俊

李雨山本科和研究生皆毕业于英国中央圣马丁时装系,硕士期间创作的系列作品于2015年获得Isabella Blow Foundation集团全额资助,并亮相伦敦时装周官方日程,毕业后受Kanye West之邀担任旗下品牌总部设计师。周俊毕业于意大利马兰欧尼设计学院男装系硕士,同年获得全额奖学金,前往伦敦时尚学院攻读创意硕士课程,其后就职于新加坡奢侈品设计集团。李雨山和周俊共同于2016年在米兰创立表达性品牌PRONOUNCE,关注用当代与未来的眼光诠释传统与经典,后在上海设立工作室。PRONOUNCE引领融合东西方的审美哲学,将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艺术语言融合。品牌积极拥抱不同背景文化的人,主张并倡导 “性别共享Gender Sharing”的生活理念。


沈琪

视觉设计师、实验电影导演。致⼒于视觉设计、动态影像设计、声⾳与影像互动媒体装置设计、实验噪⾳艺术等领域。从微观探索宏观,从寂灭探索创造,于探索中修⾏。活跃于⾹港和内地多项新媒体艺术展览, 声像艺术演出, 表达着新⽣⼒量对混乱与秩序的理解。最近的展览和演出包括⾹港Sonar⾳乐节;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宫⾥过⼤年;⻘岛CBA全明星周末的动能回声;北京⺠⽣现代美术馆的时间迷宫;北京歌德学院30周年的Antipodes;北京时代美术馆的Xcelerator超级对撞;北京今⽇美术馆/纽约3LD/成都/武汉的.zip。


徐子薇

201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深圳。徐子薇以光为媒介进行创作,作品涉及空间互动装置、公共艺术及影像。徐子薇认为当人们去探索外部世界的时候,主要都依赖视觉,而视觉的成立正是由于“光”这一介质的传播。艺术家将“光”转化成变幻、神秘、未知的视觉体验,映射出具有无限可能性,但又不可触摸、无法证实的空间。


于惋宁

2003年,以全国专业成绩第⼀名考取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毕业后,于2010年在北京798艺术区创⽴同名时装设计师品牌EVENING,现生活于北京。其创作灵感来自每日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行为或事物,作品却往往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呈现,带给观者熟悉的意外。于惋宁成长于艺术家庭,从童年开始出现幻视的经历,这让她拥有敏锐的感受力、多元的视角、奇异的想象力与几经折射的独特表达方式。她崇尚理智与秩序感,并以设计的理性思维训练自己,用以对抗先天幻视带来的潜意识力量。其多维世界的价值观和概念折射在作品当中,呈现出超现实的气质。


杨盈盈

当代艺术家、TUYUE涂月品牌创始人、广东省服装设计师协会理事、广东十佳设计师。200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系,2019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作品多次参加当代艺术联展。涂月对于创始人杨盈盈来说,就是一场进行中的实验性艺术行为。


協作派對

協作派對(Network Party)是一个充满想像力的跨媒介创作工作室, 专注于交互设计, 数码装置, 活动设计与空间交互体验的探索与实践。跨越媒介的限制, 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整合化设计是協作派對的核心理念。拥有从开发,设计到生产的完整流程的经验,并遵循贯穿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体验。致力于用更广泛的视角和更多元的创作方式为品牌和受众带来无缝且不同凡响的多媒介感官体验。

关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隶属于全国妇联,是以妇女和家庭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国家5A级公益慈善组织。自1988年成立以来,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创立实施的“母亲水窖”“母亲健康快车”“母亲邮包”“超仁妈妈”等多个品牌公益项目获得了中国政府慈善领域最高奖项——“中华慈善奖”。在第三方机构发布的透明指数排行榜中连续8年并列第一,在我国慈善界具有广泛和良好的社会影响。

关于上海时装周

作为中国时尚产业振兴发展的重要环节,上海时装周自2003年举办以来,通过坚持“立足本土兼备国际视野”的多维发布格局和“创意设计与商业落地并重”的特色定位蓬勃发展,为城市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并赢得了全球时尚界的关注与瞩目,被誉为“全球最有活力的时装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