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CA北京

“艺术无障碍影像”系列:向光而行

2023.8.27
14:30-18:00

影像艺术交流, 工作坊
地点:  UCCA报告厅/大客厅
语言:  中英字幕

在“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的时代里,艺术的边界是包容而流动的,它平等地向每一个生命敞开怀抱,无论年龄、性别、社会经济地位或是否残障。包容性艺术强调残健人群的共同参与,促进相互间对彼此和对生命的理解,互相帮助尊重与陪伴,欣赏彼此的差异与相似之处,照见自我并且与世界连接。

过往四期的活动伴随着感动、震撼与尊敬。我们从乐观爱笑的视障网红博主周彤和她的导盲犬的相伴中感受到了巨大能量, 从周云蓬悠扬婉转的口琴与朗朗上口的诗歌中体会人生的坚韧; 从轮椅女孩潘美好建立的残障公益机构感受到对美好的追求,从残障诗人山羊胡子的诗歌中读出对生命的感悟;从视障女孩文晴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中看到发光的梦想,从不畏困难、勇攀高楼的听障女孩洋洋感受到了活力多样的人生……这些一次次挑战自己潜能的人们, 让我们看到了一颗颗为追求人生理想负重前行的决心。艺术无障碍在一次又一次的互动中, 走向更深层次的包容。

2023年8月27日(周日), UCCA将呈现“艺术无障碍影像”系列第五期:向光而行。本次活动由艺术无障碍身体工作坊“皮肤之下”与艺术无障碍影像交流《看得见》两个部分组成。其中,“皮肤之下”身体工作坊为“艺起”包容性艺术计划的第五次活动,由北京市通州区乐益融社会工作事务所、Sukha33发起并主办,由UCCA联合主办,由北京接触即兴(BJCI)联合发起人廖书艺、恐龙与鲸舞动与创作实验室主理人之一陈欣頔担任导师。工作坊从包容性艺术出发,希望为不同身体能力背景的伙伴提供重拾非语言交流方式的空间,在回归皮肤之下的过程中,探索交流的起点。

不同于往期无障碍影像中成年残障群体与社会融合、追求理想的故事, 此次影像《走,上学去》将联合EYE加倍中国视障儿童教育发展项目,聚焦于视障儿童, 邀请观众跟随章万乘导演的纪录镜头, 徐徐走入盲童的世界——他们被局限在几平米按摩店的命运,始于从小的隔离式教育。中国有逾1700万的视障人士,而在日常生活中似乎很难看到他们的身影。改变视障群体的这种现状,不仅要靠社群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凝结来自社会仁人志士的关注与推动。

与此同时,我们荣幸邀请到中国电影集团高级编剧杜小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樊启鹏、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蔡聪,导演章万乘、陈依铭参与艺术无障碍映后交流,共同探讨关于盲童主题的艺术无障碍影像的拍摄缘起、制作过程,以及他们的努力和面临的困惑。用感性与关怀,尝试从多方面、多维度走进盲童的心理世界。

活动日程

14:30-16:30艺术无障碍身体工作坊:皮肤之下(大客厅)
17:00-17:15 艺术无障碍影像:《走,上学去》(报告厅)
17:15-18:00艺术无障碍交流: 杜小鸥、樊启鹏、蔡聪、章万乘、陈依铭(报告厅)

影像简介

《走, 去上学》

2022 | 纪录 | 章万乘 | 无障碍影像

简介:这是中国第一部展现视障儿童基础教育融合话题的纪录影像, 通过三名视障儿童的就学经历,来展现当下国内视障儿童家庭为了孩子高质量教育所做的努力,并展现他们所面临的困境, 引发如何构建美好社会的思考。影像真实呈现三位盲童在普通学校的生活,令人动容和深思。希望唤起更多人对视障儿童的关注与支持,让爱加倍,向光而行。 

艺术无障碍身体工作坊“皮肤之下”

在大部分日常活动中,意识以不同的存在方式,帮助我们注意当下在周边和内在发生的事,觉察身体的感受,传递想法和感觉、声音、视觉、气味或味道等。在“艺术为人人”时代里,将艺术和创造性的行动邀请进我们的存在中。通过意识的流动和身体的聆听,互相照见在彼此生命中的“承重”和“迎轻”时刻。

第一部分:我们将从独立的个体进入伙伴之间的练习,从身体的末梢远端开始去牵动近端,开启彼此的相互支持与聆听。虽然每位参与者拥有不同的身体能力背景,但回归皮肤之下,我们将探索在一个共同的像水一样的液态基底中,如何相互流经,并在涟漪中感知。

第二部分:在双人与三人伙伴练习结束后,我们将过渡进入一个充满弹性的集体网络,我们将共同探索个人身体作为他人身体的延伸,或者作为他人环境的一部分如何支持流动,以及新的空间如何在共同的移动中被创造。

第三部分:我们从集体网络中剥离,带着彼此的信息,回到个体独立的状态,从纯粹的行走开始,用身体在空间中绘制一幅相互独立又彼此勾连的动觉地图。

身体工作坊导师

廖书艺(剧场导演、Touch接触即兴艺术节/北京接触即兴联合发起人) 

北京接触即兴(BJCI)及Touch接触即兴艺术节发起人、接触即兴(CI)舞者、剧场创作者。专注身心学探索,以教授接触即兴及费登奎斯方法为主。近年来关注个体的本体觉经验与生存情境的联动关系,尝试与不同身心背景的群体一起工作。主要导演作品《局》《谬小姐》《抠像》《分·身》。

 

陈欣頔(编舞、舞者) 

舞者、编舞、“恐龙与鲸”创作与舞动实验室主理人之一。硕士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离开学校后创作与教学方式持续受接触即兴的深入影响,关注身心与自然和人的连接,探索自发性的身体运动与当代舞蹈、剧场与表演的连接与思考。同友人在不同社群分享与探索以及学习如何与不同身心背景的人群一起工作。主要导演作品《鲸落》《平行之间》《摔在地上的世界》。

分享嘉宾

杜小鸥(中国电影集团高级编剧)

1978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1982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现为中国电影集团公司高级编剧、中国儿童电影学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文学艺术创作委员会委员。已创作并上映电影16部;电视剧、电视连续剧、电视系列剧二百余集, 曾担任故事片策划、制片人、文学编辑以及纪录片导演等。导演作品《我的九月》曾获“金鸡奖”最佳儿童故事片奖、文化部优秀故事片奖(暨“华表奖”)、中国少年儿童电影学会“童牛奖”荣誉奖、北京市优秀作品奖、上海影评人“十佳影片”等若干奖项, 携本片代表国家电影代表团出访。影片《最长的彩虹》获文化部优秀故事片奖(暨“华表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少年儿童电影学会“童牛奖”特别奖。《沧海雄风》获首届工人电影节优秀影片奖(暨“宝钢杯”金奖)。《绑架卡拉扬》获上海市建国四十周年献礼片优秀剧本奖。《血性山谷》获“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哥哥树》获“华表奖”优秀儿童故事片、首届尼罗河国际电影节金奖。参与制作的《新生万喜》获“华表奖——夏衍电影文学奖”;《火海迷踪》获2013“夏衍杯”电影剧本最具潜力剧本奖;《半夜鸡叫》获2014年长春电影节优秀作品奖;《乡村女教师》2019年获希腊布里奇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剪辑奖;《“萤火虫”的女儿》获2020年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奖。参与导演电视剧作品《老师,新年快乐!》获“飞天奖”单本剧二等奖;《风华少年》获“飞天奖”单本剧二等奖;《太阳河》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小猫王》获亚洲广播电视联合会“金熊猫”大奖;《冬冬和“外星人”》获“飞天奖”单本剧三等奖;《阿妈啦的雪莲》获国家民委“骏马奖”等;《嘟嘟的故事》获“飞天奖”单本剧二等奖。担任韩国美术大片《鸡妈鸭仔》中文编剧。

 

樊启鹏(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纪录片制作人。参与制作的纪录片有《我不是笨小孩》《文学的故乡》《零零后》等。

 

蔡聪(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

残障历程机构发起人,上海有人公益基金会理事,一加一残障公益集团合伙人,非视觉摄影培训师,《奇葩说》第四季辩手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2级博士。

 

章万乘(导演)

毕业于暨南大学广播电视专业。作品《走,去上学》入围2022年海浪电影周短片荣誉名单,作品《看得见》获2019年“生而不凡”公益影像大赛纪实长片特等奖,作品《亨秋》获第七届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学院奖”。

 

陈依铭(电视编导、纪录片导演)

作品《治沙魔方》获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1年度优秀作品影视记录类二等奖;作品《看得见》获得“生而不凡”公益新力量影像大赛纪实长片特等奖;作品《青春无悔》获得第二十六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原创影片纪录片单元入围奖;作品《亨秋》获得第七届中国影视“学院奖”纪录片作品三等奖。

有关口述影像

在艺术无障碍项目中,口述影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简单地说,就是“把看见的说出来”。其意义在于帮助视障人士缩小和公众的距离,让他们和普通人一样接收信息、共享影视艺术成果,真正实现信息交流无障碍。目前口述影像的服务人群不仅限于视障人士,老人、儿童、外语学习者也是口述影像的接受人群。2023年,我们从4月开始,开启一月一期的艺术无障碍项目,在围绕口述影像之外,每期将结合不同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综合呈现多维度的无障碍艺术。

关于合作方

EYE加倍中国视障儿童教育发展项目

创设于2019年,隶属于一加一残障公益集团,旨在通过亲职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改善视障儿童家长的教育观念,获得并掌握抚养和教育子女的知识与技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成为视障儿童发展的支持者和陪伴者,并促进视障康复、教育、社会服务的教师、专业人士及从业者与视障儿童及其家长一道,成为托起孩子美好未来的重要力量。

 

“艺起”包容性艺术计划

“艺起”包容性艺术计划(TogARTher: Inclusive Art Project),由北京市通州区乐益融社会工作事务所、Sukha33发起并主办。这一计划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支持,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联合主办,由上上国际美术馆、一天自然协办,希望通过不同形式的残障融合艺术工作坊,进行残障主流化的公众教育,促进关注残障和其他边缘人群的艺术无障碍和融合意识提升,促进艺术教育和公众教育关注残障议题。此次艺术计划共包含10个类型活动:大型地面轮椅行动绘画、身体工作坊、绘画与放松训练游戏、戏剧游戏、音乐与自然、植物工作坊、表达性艺术创作、曼陀罗绘画、城市漫步无障碍地图等,并将在计划结束后通过一次回顾艺术展览回看我们在数月间的丰富创作与美好回忆。

 

北京市通州区乐益融社会工作事务所

北京市通州区乐益融社会工作事务所(原北京残障姐妹BEST)是一家在北京市通州区民政局的指导下专注于服务残障人士的公益组织。长期关注残障青年的需求,以文化艺术、生活美学等社工服务,生命故事、影像记录等社群研究,就业支持、心理疗愈等能力建设培训为主要形式,为残障人士的社会融合提供专业帮助。同时,也积极投入公众教育与无障碍传播建设。我们的愿景是构建一个所有受障碍影响人士都能有尊严,平等、充分参与的社会,提升受障碍影响的女性及其家庭的生活品质。


Sukha33

由艺术家、建筑师和策展人共同发起的泛文化艺术类厂牌,意图将包容性艺术延伸进日常生活中,关注社区共建与人文精神培育。文艺活动没有定义,参与人群没有归类,探索二者间的连接方式。 

 

北京接触即兴

北京接触即兴(BJCI)创办于2012年,作为全球接触即兴群体的一员,是一个汇集导师、表演者、爱好者、志愿者的非盈利社群组织。BJCI鼓励社群成员的有机共存。其宗旨是支持北京接触即兴舞群,建立舒适、安全的环境,旨在以轻松、安全的方式探索接触即兴;在学习/进一步提升接触即兴语言的过程中,经历一种创造性的过程。

 

巴可激光,为您做“睛”彩影像艺术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