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CA北京

艺术无障碍影像系列:探索潜能

2023.7.11
18:00-21:00

影像艺术交流
地点:  UCCA报告厅
语言:  中文

“无障碍”的理念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以提倡身心残障者享有平等、便捷的生活权利为主,制定出一系列有关无障碍设计基准的式样。例如我们所熟知的盲道、建筑入口的轮椅缓坡、车站和商场中的升降机等。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在物理建设已经相对完善的当下,世界关注“无障碍”理念的目光逐渐转向关于传播、媒介,最终抵达艺术无障碍的领域。 

自2023年4月,一月一期的艺术无障碍活动的经验让我们思考:艺术无障碍影像这类对影片信息具象表达的呈现方式,是否能为更多的残障群体带来艺术文化的心灵慰藉?多元的艺术又要用何种形式去尝试消除某种刻板印象? 持续地行动或许是这一切的答案。

“艺术行动主义,在于行动,在于通过艺术作出改变。”

多元包容的社会加速了不同群体思想的碰撞,“融入”无疑成为艺术无障碍活动开展的主题理念,关于“平等”欣赏作品的无障碍方式由此应运而生。通过绘色讲述、人物空间关系和共通感知能力的调动,艺术无障碍影像拉近了社群之间的连接,使心灵与身体在公共空间中逐渐融合。这种融合之美,正是这样多元、充满变化和机遇的时代所需要的。

坐席中沉浸于影像的面庞成为UCCA艺术无障碍活动持续定期举办的动力。当游离于社会生活的人们慢慢地走入视听艺术乐土的一瞬间,一切的坚持都得到了回应。

7月11日(周二), UCCA呈现“艺术无障碍影像”系列第四期:探索潜能。此次活动,我们将为大家呈现两部与艺术无障碍相关的影像,其中:袁楠茜导演的《吹梦无踪》讲述了听障女生洋洋挑战自我的奋斗之旅:徒手攀高、冲浪、潜水、滑板、成为一名摄影师,袁导将在本片前30秒用手语进行展示和介绍;商明导演的《文晴的爱情探索》聚焦于中国人民大学唯一的视障学生文晴,她希望运用所学的应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探究为什么明眼人不会和视障人士谈恋爱。

与此同时,我们荣幸邀请到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教授、中国电影高等研究院院长陈玲珍, 一加一残障人公益集团创始人兼CEO解岩, 中国社会科学院蔡聪博士, 制片人苏逸琰,《吹梦无踪》的导演袁楠茜、制片人邓芷莹,以及拍摄对象洋洋,《文晴的爱情探索》的导演商明及拍摄对象文晴,由资深制作人程十卉担任主持,共同探讨艺术无障碍影像项目的制作过程、发展背景,以影像为切入口, 试图从不同角度探讨当下社会残障人士过上美好生活的可能性。

活动日程

18:00-19:00艺术无障碍酒会
19:00-19:30艺术无障碍影像 《吹梦无踪》《文晴的爱情探索》
19:30-21:30艺术无障碍交流程十卉、陈玲珍、解岩、蔡聪、袁楠茜、商明、苏逸琰、邓芷莹、洋洋、文晴

关于口述影像

在艺术无障碍中,口述影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简单地说,就是“把看见的说出来”。其意义在于,帮助视障人士缩小和公众的距离,让他们和普通人一样接受信息、共享影视艺术成果,真正实现信息交流无障碍。目前口述影像的服务人群不仅限于视障人士,老人、儿童,一些外语学习者也是口述影像的接受人群。

2023年,我们从4月开始,开启一月一期的艺术无障碍项目,在围绕口述影像之外,每期将结合不同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综合呈现多维度的无障碍艺术。

艺术无障碍影像简介

《吹梦无踪》

Girl of Wind


2023 | 纪录 | 袁楠茜 | 艺术无障碍

简介:这是一个关于找朋友的故事,孤独的聋人女孩洋洋经常徒手攀爬城市中四五百米的高楼。一次偶然的机会,导演袁楠茜与其相识,两个人的生命旅程开始交织。而在持续的拍摄中,导演本人也开始了一场对自我生活的审视。片中的洋洋和导演形成了一实一虚的平行人物关系,其中的对话既是关于对方,也是关于自己的。这是两个年轻人在五年的时光里借由生活变迁所产生的絮语,绵密地编织出当代青年对于生活、理想、未来的困难和憧憬。语言既是连接陌生的桥梁,也是一座人为构建的壁垒,她们相信真诚是走向彼此内心深处的通道。


《文晴的爱情探索》

Wen Qing’s Thesis

2023 | 纪录 | 商明 | 艺术无障碍

简介:两年前,视障女生文晴大学毕业后一战成硕,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作为校园里唯一一名视障学生,她发现当身边其他女同学陆续开始校园恋情的时候,只有她还是孑然一身,而这样的情况普遍出现于进入到融合教育阶段的视障群体中,特别是女生,大家都在建立亲密关系方面遇到了困难。于是文晴学以致用,她从应用心理学的角度及研究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甚至以此作为硕士毕业论文的题目,在经历了一段“爱情探索”之旅后,她对于爱情和自己都有了新的认识。

本片呈现时,除了常规的大屏幕播放之外,导演商明在现场还会以zoom音频的方式提供视觉讲述,请前来参与的视障朋友自带耳机,并通过现场建群,用手机进入zoom链接即可聆听导演现场口述版。

现场主持

程十卉(资深制作人)

曾任中央电视台、BBC英国广播公司伦敦总部、凤凰卫视等媒体平台和制作公司高管。其监制、制片的纪录片作品曾在国内外屡获奖项,包括2009年芝加哥电视节人物传记类金奖纪录片《末代皇帝溥仪》;2011年罗马电影节和2011年阿姆斯特丹纪录片节展映纪录片《临刑会见》,该片亦在英国BBC播出。在纪录片领域工作逾十年后,曾转战综艺领域,担任监制,制作人职务。其主要综艺作品均为央卫视周末黄金档和新媒体平台S级节目,包括:央视一套《信中国》;北京卫视《音乐大师课》一至四季;四川卫视、哔哩哔哩《咱们穿越吧》一至四季;优酷人文纪实综艺《念念青春》。

分享嘉宾

陈玲珍(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教授、中国电影高等研究院院长)

奥斯卡纪录片选片委员,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教授。她致力于发掘人才,支持和推广中国纪录片走向国际化。陈玲珍女士监制和制作的电影和纪录片达数十部,其中纪录电影包括获得威尼斯影展地平线最佳纪录片的《1428》,金马奖最佳纪录片《音乐人生》《街舞狂潮》《大同》,香港国际电影节纪录片评审团大奖《少年小赵》,获得FIRST青年影展最佳纪录片的《棒!少年》、2021年戛纳电影节特别展映的《无去来处》、IDFA开幕影片《四次旅行》等。


解岩(一加一残障人公益集团创始人兼CEO)

一加一残障公益集团创始人,上海有人公益基金会创始人、理事长,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法学硕士,2001年罹患骨癌致残,2006年创办一加一,作为引入残障自助组织(DPO)的模式进行中国本土实践并发展的残障领袖,长期致力于推广残障文化、公众教育、残障研究、残障社群及DPO的培育等,曾主持过多项国际和国内残障发展项目,编写出版2014-2018年度《中国残障观察报告》等著作。


蔡聪(残障历程机构发起人)

残障历程机构发起人,上海有人公益基金会理事,一加一残障公益集团合伙人,非视觉摄影培训师,《奇葩说》第四季辩手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2级博士。


袁楠茜(纪录片导演)

纪录片导演、电影剪辑、后期导演。出生于四川,常居上海。美术生出身的她曾以剪辑师的身份入行,后以导演身份参与多部院线电影、商业广告、纪录片的制作,从事影像行业超过十年。天生好动的她热爱草根文化和运动纪实题材,尤其擅长捕捉来自街头的“不接受规训的、叛逆的”人群。喜欢在通俗易懂与艺术表达中寻找平衡位置。


商明(纪录片导演)

纪录片导演,摄影指导,二十年的电视拍摄与制作经验,合作机构包括中国及国外电视台,如:中央电视台、法国24小时国际新闻电视台、德法公共电视台、德国电视二台、奥地利广播集团等。2015年担任导演并拍摄的独立纪录片《食为天》在日本及丹麦电视台播出,2016年与日本NHK联合摄制纪录片《丸山和吉磊的60天》。自2016年起在CTVS担任摄影指导至今。


苏逸琰(制片人)

制片人。现任上海满满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代表作《转角遇到爱》《幸福的眼泪》《不二兄弟》等,其中影片《不二兄弟》无障碍放映超过40场。


邓芷莹(制片人)

纪录片制作人。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纪实影像制作。其创作主要聚焦社会边缘群体和“不被看见的人”,如听障人士、工厂女工等。曾在二十多个国家、地区拍摄,参与执导、制作的作品在腾讯视频、NHK多个平台发布。


洋洋(纪录片《吹梦无踪》拍摄对象)

极限运动爱好者、聋人爬楼女孩、极限运动摄影师。参演过《奇葩大会》、CGTN《了不起的决心》、内蒙古越野英雄等节目。


文晴(纪录片《文晴的爱情探索》拍摄对象)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硕士研究生。热爱文学、播音、旅行,曾发表网络小说,创办有声工作室,完成为期21天的独立旅行,大学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江苏省选拔赛特等奖”。如今,作为一名研究生,她致力于在残障研究、文化研究和性/别社会学的交叉点上做出些许成果,彰显中国视障者所面临的结构制约性及其主体性。

巴可激光,为您做“睛”彩影像艺术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