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CA Edge

华东师范大学 × UCCA Edge | “艺术与记忆” 跨学科青年学者论坛

2023.11.13
13:00-16:00

对话
地点:  UCCA Edge报告厅
语言:  中文

20世纪20年代,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Maurice Halbwachs)提出了“集体记忆”的概念,区别于个体记忆,集体记忆指的是在一个群体里或现代社会中人们所共享、传承以及一起建构的事或物。这个概念由法国历史学家皮埃尔·诺拉(Pierre Nora)、德国历史学学术伉俪阿莱达·阿斯曼(Aleida Assmann)和扬·阿斯曼(Jan Assmann)延续讨论,相继从“记忆的场所”以及“文化记忆”等角度进行了不同层面的阐发。自此,记忆理论既成为人文科学诸多门类所共享的研究方法和议题,也成为当代艺术创作者重要的实践领域。

20世纪的历史变幻牵动着普通人的心灵和命运,社会领域中关于记忆政治的讨论与诉求也日益复杂。这让书斋中的社会记忆理论与社会文化现实勾连起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社会记忆学说又和计算机技术、通信存储技术、物联网和工程控制论等科学技术门类融合,激发了关于“外部记忆”、“记忆考古学”及“记忆增强”等诸多技术文化话题的讨论。 

上海UCCA Edge将与华东师范大学于2023年11月13日联合策划举办“艺术与记忆”跨学科青年学者论坛,邀请陈国战教授与乔弘凯博士作两场主旨发言,并邀请多位青年学者老师共同讨论记忆理论的跨学科影响。

活动日程

13:00论坛召集人发言姚云帆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
13:10论坛联合主办方发言钱梦妮(UCCA Edge公共实践资深策划人)
13:20主题演讲《见证文学的记忆术》陈国战(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14:00主题演讲《宁芙,或记忆的星云:阿比·瓦尔堡的宇宙学》乔弘凯(复旦大学哲学院博士候选人)
14:40茶歇
14:50 圆桌讨论 引言人:姚云帆、顾文艳
与谈人:陈昶、陈田珺、胡桑、路程、刘云、王凡柯、杨宸
15:50总结发言汤拥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

视频资料

01:36:25

视频资料

01:36:25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1 / 6

关于嘉宾

主讲嘉宾

陈国战(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近年主要从事跨文化形象学、见证文学研究,已出版学术专著《走出迷思:网络传播公共性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译著《阿伦特指南:著作与主题》(合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


乔泓凯(复旦大学哲学院博士候选人)

复旦大学艺术哲学系博士候选人、德文版《记忆女神图集》中译者、艺评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图像理论与艺术哲学,尤其关注瓦尔堡。学术论文收录于《法国哲学研究》《北京电影学院学报》《艺术史与艺术哲学》等刊物。代表性研究有《〈记忆女神图集〉中的“monstra”与“astra”:瓦尔堡的占星学图像研究》(第十届全国文艺复兴思想论坛优秀论文),《瓦尔堡的图像宇宙学——基于〈记忆女神图集〉图板B的图像志研究》(收录于“瓦尔堡在中国”工作坊文集)等。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及各级科研项目多次。撰写文章《南方的泡沫》《拓扑的云图》《宇宙边缘的焦虑》《逆流而上》《夜萤》等。


与谈嘉宾

陈昶(同济大学助理教授)

文学博士。武汉大学博士毕业,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曾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发表论文十数篇。出版《时间的河流—现代作家的创作与生命气象》《全球视野下的巴金》等专著、编著。


陈田珺(华东师范大学助理教授)

1992年11月生于湖北武汉,获北京语言大学学士学位、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硕士学位、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要研究领域为元明戏曲与海外汉学,曾在Chinese Oral and Performing Literature、《戏剧》等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


顾文艳(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副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与德国科隆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上海市晨光学者。出版专著《辩证性的文学守望: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德语世界》,长篇小说《偏执狂》《自深深处》《十人孤独礁》等。


胡桑(同济大学助理教授)

诗人、译者、学者。同济大学哲学博士。德国波恩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著有诗集《时间标志》《赋形者》《亲自生活》、散文集《在孟溪那边》、评论集《隔渊望着人们》《始于一次分神》,另译有奥登、洛威尔、辛波斯卡、米沃什、鲍勃·迪伦等诗人作品。现执教于同济大学中文系。


路程(上海外国语大学助理研究员)

文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犹太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领域为西方文论与美学,比较诗学。译有《导读阿多诺》。


刘云(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中文系学士、硕士、博士。剑桥大学亚洲与中东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近代《圣经》汉译史、晚清中西文化交流、中外文学关系。


汤拥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学与文学理论。


王凡柯(厦门大学副教授)

译者、学者,复旦大学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语文学与文艺理论、本雅明思想等,已发表相关论文若干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另译有本雅明、瓦尔堡、阿多诺等美学作品。现为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副教授。


杨宸(华东师范大学助理教授)

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幻文学、中国八十年代文学、后人类主义理论、电影与媒介研究、游戏与动漫研究等。在《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理论与批评》《文化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在《人民日报》《文汇报》《艺术论坛》(Artforum)、《新京报·书评周刊》《澎湃新闻·思想市场》等媒体发表评论数十篇。


姚云帆(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文论、文化研究和当代西方政治理论,在国内杂志发表文章30多篇,著有《神圣人与神圣家政:阿甘本政治哲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