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0年开始,UCCA将自主策划一些影像活动,分别聚焦于不同的主题。而关于女性导演的生存状态以及她们作品的呈现,将是长期关注的方向,希望透过女性导演的视角来观察世界、探索社会,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状态。新年伊始,我们特别邀请杨弋枢导演的四部作品《一个夏天》《之子于归》《浩然是谁》和《路上》,其中《一个夏天》和《之子于归》讲述了中产阶级女性知识分子在面对时代变革和命运转折时,在自我困境中迷惘挣扎的故事;而《浩然是谁》和《路上》则关注了成长中的小镇青年和被困在风雨路上的司机们。四部影像按照先剧情后纪录的方式呈现,将目光聚焦在主流影像叙事之外的城市边缘失声者们的身上,记录下他们所面对的生活困境,以及女性视角下的社会现实。同时,为了丰富影像的呈现与表达,我们邀请导演杨弋枢、监制张献民、剪辑师郭晓冬进行现场交流,希望通过杨弋枢导演的镜头,让大家走进她的人物世界,体会人物细腻敏感的情绪,看到当下社会的某个横截面。
活动流程:
1.4(周六)13:30-15:00《一个夏天》
1.4(周六)15:30-18:30《之子于归》及杨弋枢、沙丹、张献民学术交流
1.4(周六)19:00-20:15《浩然是谁》
1.4(周六)20:30-22:00《路上》
《一个夏天》
One Summer
剧情丨2015年丨93分钟
获奖:2015年法国沃苏勒亚洲电影节获评委会特别提名奖
入围2015年德国汉堡国际电影节
入围2014年韩国釜山电影节
简介:丈夫失踪,刘真独自面对种种困难。她看似保持着正常生活,实际上将她的紧张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对孩子极度忧虑。她到处打听,找朋友帮忙:丈夫的朋友、律师、同学和丈夫的合作伙伴等。每个人在帮助的同时也都用自己的方式猜测,如同罗生门一样扑朔迷离。一位前追求者吕新特地前来帮忙,用自己的方法打通关系。一次差错的交易,让刘真大为反感,断然拒绝再接受吕新帮忙。但吕新仍然坚持自己的行动,而丈夫最终回家了。
《之子于归》
Lush Reed
剧情丨2018年丨105分钟
参展:第37届温哥华国际电影节首映
第二届平遥国际影展华语新生代单元
爱尔兰都柏林丝绸之路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韩国首尔国际女性电影节竞赛单元
意大利罗马亚洲电影节
简介:新婚后的记者夏因搬进丈夫家里,因工作不适一直无法整理婚前物品;丈夫自行处置夏因的物品,对她的处事方式表示不满,家庭和工作的双重挫折,促使夏因以一个采访任务为由下乡。在农村夏因遇到一个和奶奶相依为命的小女孩小树,小树灵性而不经意的催眠,让夏因窥见了自己内心深处的黑洞,这次下乡的奇遇让她重新审视自己的处境。
《浩然是谁》
Who is Haoran
纪录丨2006年丨72分钟
参展:2006年8月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今日艺术”正式竞赛单元
2006年第三届中国纪录片交流周
2007年3月香港国际电影节“Reality Bites”单元
简介:《浩然是谁》说的是这群小镇少年的一件“预谋打人未遂事件”,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可能发生,帮会、打架、跟老师作对、兄弟、女孩儿的事情就是这些少年最日常的生活,他们有无数“未遂”的冲动,有使不完的劲头,时间还没有紧迫地追赶他们,他们还能游荡、荒废、抛掷、妄为,而现实又给他们积聚了那么多危机,那么多要“打浩然”的理由,但他们以为万无一失的“打浩然计划”真正实现起来并不容易,他们看着浩然从眼皮底下溜掉,他们耗掉全部力气发狠、追击、围堵,都不能把浩然找出来,他们看到他,但是根本打不到他,浩然自身,有不被他们打到的灵敏素质,浩然背后,有他们不敢打的背景。他们的反叛指向一个找不到的打击目标。后来他们会去当厨师、工人、娶妻生子或者继续游荡,就像他们的父亲一样。他们既想、又不想那么快长大,成年生活就这么在犹犹豫豫中开始了,而现实积聚了更多危机在他们身上。
《路上》
On The Road
纪录丨2010年丨96分钟
参展:2010年第七届中国纪录片交流周
2010年韩国首尔独立电影节
简介:农历春节前夕,卡车司机从江苏南通出发,送货到贵州,出发后他们才知道,他们碰上了雪灾。杨弋枢(导演)
电影学博士、教授。发表过多篇论文,出版有学术专著《电影中的电影:元电影研究》。电影作品有纪录片《浩然是谁》(2006)、纪录片《路上》(2010)、剧情片《一个夏天》(2014)、剧情片《之子于归》(2018)。
张献民(监制)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独立电影批评家、策展人。任香港、台北、釜山、云之南、中国纪录片交流周、广州纪录片大会、飞帕、克莱蒙费朗、西安、首尔数码、EBS、鹿特丹、凤凰纪录片等电影节或大赛评委,任亚洲纪录片基金评委。在国内组织独立电影巡展、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等。在巴西、意大利、韩国和奥地利等国组织展映中国独立电影。2011年联合创办“齐放”和“艺术中心放映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