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âneur”(漫游)一词为法文,首见于19世纪天才诗人波德莱尔(Baudelaire)的作品中。原指生活富裕的巴黎人,悠哉地在城市街道上漫游,寻找平凡中的美。游荡者虽漫无目的地闲逛,但以哲学的精神观察眼前的一切。“游荡使没有特殊天赋的人也成为诗人和艺术家”。
在法国新浪潮导演戈达尔的长片处女作《精疲力尽》(1960年)里,顺着贝尔蒙多的脸,我们看到一对青年男女在香榭丽舍大街漫无目的地游荡。在库布里克执导的现代科幻电影里程碑之作《2001太空漫游》(1968年)里,我们也可以跟随宇航员一起前往木星调查神秘巨石,一起经历奇幻的太空漫游……如今,我们用“漫游”的方式来致敬这些曾经影响人类的伟大电影和导演,也用“漫游”来跨越艺术和电影之间的边界。
继去年的“影像漫游”系列,2024年我们将继续影像漫游之旅。
此次漫游恰逢第14届北京国际电影节,UCCA将携手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中国电影视觉艺术研究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电影艺术与文化多样性教席,共同呈现优秀的加拿大影像《爱长颈鹿的女人》。试图引领观众回到50年代的南非野外,去见证一位伟大女性与自然的友谊,探讨女性在社会中所遇见的困境与机遇,以表达对这位91岁女主角安妮·英尼斯·达格(Anne Innis Dagg,1933-2024)的敬意。
作为长颈鹿研究专家,安妮·英尼斯·达格与长颈鹿结缘良久。在3岁那年,她与母亲到访芝加哥的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The Brookfield Zoo)时,她第一次见到了长颈鹿。在安妮所著的回忆录中,这次经历成为她日后迷恋长颈鹿的契机。从那时开始,“我想要去了解关于它(长颈鹿)的一切”的愿望影响着她的学习,终于在取得遗传学硕士那年,她前往非洲研究长颈鹿。乘船抵达南非后,她开着一辆二手福特车,在南非的百合花牧场近距离观察长颈鹿。
这次的野外研究成就了有史以来第一篇关于非洲哺乳动物的科学论文,但长颈鹿研究的先锋性却并没有让安妮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在圭尔夫大学和滑铁卢大学申请教职受阻后,她更深刻地感受到学术界对女科学家缺乏足够信任,这些经历也使安妮更积极地参与活动,成为上世纪重要的女性主义活动家。
在安妮的一生中,她以一种真诚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梦想,又用同样的态度去面对更广阔的社会与自然。她漫游于自然与人之间,既愿意向世界介绍陌生的生物,也坚持为那些被漠视的摇旗呐喊。她的故事促使着多伦多电影导演艾莉森·里德,制作了纪录片《爱长颈鹿的女人》。如今,安妮的女儿玛丽带着这部电影,从加拿大来到北京,与我们进行一场别样的影像呈现,以此来纪念这位刚刚离世的了不起的生物学家安妮·英尼斯·达格。
《爱长颈鹿的女人》
The Woman Who Loves Giraffes
导演/编剧:艾莉森·里德
类型:纪录片
主演:安妮·英尼斯·达格 / 弗瑞德·伯克维奇 /
丽莎·克利夫顿·邦帕斯
片长:83分钟
国别:加拿大
年份:2018
版权:影像版权由加拿大驻华大使馆提供;海报由安妮·英尼斯·达格基金会提供
简介:1956年,距离珍·古道尔冒险进入黑猩猩的世界还有4年,而黛安·福西也得经过7年才会前去研究山地大猩猩,或者说彼时的任何人,无论男女,都没有试图去进行一次深入野外的旅行,而23岁的加拿大生物学家安妮·英尼斯·达格,却独自开始了一次前往南非的勇敢之旅,这使得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该大陆上进行野生动物行为研究的人。当一年后的她带着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回国时,那些因她作为一名女性科学家而摆在面前的难以逾越的困难却难以克服……
安妮·英尼斯·达格 (主角)
动物学先驱,在生物学领域也有开创性贡献,动物权利活动家、女性主义者、教师和三个孩子的母亲。作为1956年第一位在野外研究长颈鹿的西方科学家,获得全世界的认可。著作《长颈鹿:生物学、行为学和生态学》(1976年)被誉为长颈鹿研究的 “圣经”,其更新版至今仍在使用。安妮撰写了60多篇科学论文和26本著作,其中包括《追寻长颈鹿:20世纪50年代的探险》。2019年,被授予加拿大勋章,并获得滑铁卢大学、多伦多大学、圣文森山大学和麦克马斯特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2020年,实现其毕生愿望,成立安妮·英尼斯·达格基金会,以保护长颈鹿及其栖息地。
致辞嘉宾
马凯文(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公共外交二等秘书)
周戭(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
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环境设计(虚拟空间艺术)专业教研室主任。创作领域涉及影像、装置、电影视效设计、展演展陈设计等多种领域。个人作品在国内外重要艺术机构展出。近年来,不断研究和实践虚拟空间艺术与其它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与跨界表达。
对谈嘉宾
玛丽·达格(安妮·英尼斯·达格基金会首席执行官)
安妮·英尼斯·达格的女儿,也是安妮·英尼斯·达格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她是一名注册会计师,曾在加拿大海湾街一家大型律师事务所担任高级财务总监。2020年,决定离开金融界,全身心地投入到母亲安妮的工作中。她陪伴安妮回到南非的芙蓉德莱,并在安妮获得加拿大勋章、滑铁卢大学荣誉博士学位时以及根据安妮生平改编的获奖纪录片《爱长颈鹿的女人》的多次放映和特别活动中陪伴在她身边。
倪洁(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党总支书记)
中国电影教育70周年暨北京电影学院建校70周年庆典总统筹、直播监督;建党100周年献礼13集系列短片《擎光者》获评理想照耀中国优秀作品统筹;北京高等教育学会2022年专项攻关课题《全面推进“大思政”视听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创新实践模式研究》负责人;北京电影学院课程思政特色课建设项目负责人。
孙红云(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电影学博士毕业,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纽约大学访问学者。译著有《纪录片也要讲故事》《危险地活着:伊文思传》等,主编《尤里斯·伊文思与纪录电影》,著有《真实的游戏:西方新纪录电影》和《文本的历史:中国纪录片研究》等。执导纪录电影《在少林》。
李苒(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国际传播中心主任)
博士、美国南加州大学访问学者,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国际传播中心主任、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硕士研究生导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电影艺术与文化多样性教席秘书处秘书长。拥有十余年国际电影节展策划、组织实践经验,2014年至今担任北京国际电影节评奖部部长、2017年至今担任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执行主席。并任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法律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国际传播专委会常务副主任等社会职务。
活动翻译
丁幼晗(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国际传播中心国际合作事务专员、UCCA青年赞助人)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国际传播中心国际合作事务管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电影艺术与文化多样性教席专员,美国纽约大学硕士,专业方向为国际关系、国际市场。目前专注于国际电影节展、跨文化传播与电影艺术国际发展相关的相关项目。
李嘉琪(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高新技术研究院硕士在读)
本科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本科期间曾拍摄多部纪录短片,毕业后一直在国内参与国际纪录片制片的相关工作。目前是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高新技术研究院硕士二年级研究生,专业方向为数字电影技术。
主持人
林立(UCCA公共实践部策划人)
常年与众多公益机构、使馆、电影节/展合作,曾组织过数千场电影活动,放映过近万部电影(包括长片和短片),主题涉及艺术家影像、女性、青年导演、科技、生态、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以及艺术无障碍等。希望借此推广中西文化交流,让更多人感受优质影像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