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观点认为:电子游戏会终结电影。电影与虚拟影像共同成为电子游戏的原材料,消失在游戏中。在游戏中,运动影像被切割、混合、重组和创生。因此,电子游戏把电影影像的时间性转化为可触的空间。影像之流从赛璐璐上的图像序列转变为高速传递的光电信号,游戏世界让我们得以想象一部可以移动和变化的电影,为电影时代的想象提供了更高维的精神空间。不同形式的运动与各种物质媒介的艺术在电子游戏中交汇,游戏注定会成为“第九艺术”。
这个令人沉迷的游戏世界,到底是超越现实世界的精神乌托邦,还是年青一代人在消极抵抗时的避难所?我们真的可以在游戏世界里反复展开新的探险、尝试不同的人生、叙述不同的故事?还是陷入权力与资本同谋下的更为隐蔽的精神驱动装置?游戏到底是年轻一代的麻醉剂,还是激活未来的催化剂?游戏的出现是让思想缴械投降,还是可以召唤思想重生?游戏是把个体封闭在虚拟世界的机器,还是建构新形态的公共领域的强大媒介?游戏的分类与等级,到底是对社会阶层板结化的抵抗,还是在潜移默化中对不平等现实的顺从?
与电子游戏的迅速发展及其对青年一代人强大而深刻的影响相比,中国学界思考游戏的理论、概念和视角都太有限了。电子游戏或许并不复杂,但是我们思考游戏的能力和办法与游戏自身的强大相比,似乎过于贫乏了。而电子游戏的学术研究在人文学科中依然处在边缘的位置,那些在电子游戏中长大的青年学人,似乎只能把对游戏的思考当做聚会时的闲聊,游戏始终没有成为人文科学中真正的学术主题。
2020年11月,姜宇辉教授在上海召集了以“游戏致/至死”为题的工作坊,试图通过相对集中的讨论,把青年学者对游戏的观察与反思凝聚成新的思想方向。我们尝试接续这个工作坊带来的自由的、激进的、头脑风暴般的争鸣和讨论,约请艺术家和青年学人,把游戏与思想之间的灵感激荡延续下去。
“游戏永/咏生”工作坊邀请既热爱思想、又酷爱游戏的艺术家、学者、批评家和策展人,围绕游戏哲学、游戏政治、游戏文化与游戏艺术等话题,在2天的演讲与交流中,传递他们的观点与创见,工作坊全程直播,发言人会直面B站网友通过弹幕发来的互动与提问,与游戏的玩家、解说、UP主和爱好者们展开对话,为日趋内卷化的人文研究照亮一条突围之路。
召集人
李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项目策划
韩馨逸(UCCA公共实践部总监)
李典峰(博士、游戏理论研究者)
2021.3.20(周六)
主持人: 林品
13:00-13:10 开场致辞
13:10-13:40 姜宇辉主题发言:火、电子游戏与超梦机器
13:40-14:10 冯梦波主题发言:电子游戏三十年
14:10-14:40 王洪喆主题发言:迷宫何以表意——“巨洞探险”与游戏的媒介物质性谱系
14:40-15:10 韩宇华主题发言:作为物质性数字现实的电子游戏
15:10-15:30 现场互动提问
15:30-15:50 茶歇
15:50-16:20 周岩主题发言:游戏中的感知:群体意识与私人情感
16:20-16:50 杨宸主题发言:数字魔圈与控制论界面——论电子游戏的交互性神话
16:50-17:20 武子杨主题发言:游戏模拟机制的研究与创造
17:20-17:50 李佳主题发言:游戏世界中的性别身份政治
17:50-18:10 现场互动提问
18:10-18:40 回应人谭政发言
19:30-21:30 圆桌论坛:游戏何以成为艺术?
主持人:韩馨逸
论坛嘉宾:陈旻、邓剑、李佳、王洪喆
嘉宾
李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欧洲电影史、电影哲学和艺术理论。
林品(学者,大众文化与新媒体文化研究)
北京大学中文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教师、青年文化批评家,主要从事文艺理论与大众文化研究。
姜宇辉 (哲学美学学者)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法国哲学和艺术哲学。
王洪喆(学者、技术与媒体文化研究者)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哲学博士、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助理教授,从事新媒体史与信息社会研究。
韩宇华(数学博士、电子游戏理论研究者)
南开大学数学博士,主要研究游戏机制与数字现实。
周岩(艺术家)
艺术家,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和芝加哥艺术学院,作品主要使用的媒介包含影像装置、交互游戏、艺术家书等。
杨宸(博士、文学和文化研究者)
北京大学中文博士,主要研究科幻文化与游戏文化。
武子杨 (艺术家)
艺术家,任教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和纽约大学帝势艺术学院,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NEW INC项目成员。
李佳 (策展人)
策展人、批评家。
冯梦波 (艺术家)
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陈旻(策展人、艺术家、译者)
留法十年,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在读博士,目前研究方向为游戏和艺术与现实主义问题。
谭政(《电影艺术》杂志主编、研究员)
《电影艺术》杂志主编,研究员。
邓剑(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雅博士后)
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雅博士后、《澎湃新闻》“游戏论”专题主持人、完美世界教育学术顾问。
2021.3.21(周日)
主持人:李洋
13:00-13:30 蓝江主题发言:游戏世代的生存哲学
13:30-14:00 陈旻主题发言:“把游戏重新带入艺术”:1989-2010 中国当代艺术与电子游戏文化
14:00-14:30 李典峰主题发言:军事娱乐复合体的多层叙事——从电子竞技到兵棋推演
14:30-15:00 李雨谏主题发言:游戏摄影:虚拟世界中的艺术潜能与美学趋势
15:00-15:20 现场互动提问
15:20-15:40 茶歇
15:40-16:10 傅善超主题发言:“空间叙事”失败了吗? ——论电子游戏中的“微叙事”
16:10-16:40 车致新主题发言:《伊迪丝·芬奇的记忆》中的化身、书写与死亡
16:40-17:10 林品主题发言:虚拟现实时代的非物质劳动与物质消费——以《头号玩家》的游戏想象为例
17:10-17:30 评议吴冠平发言
17:30-18:00 现 场互动提问
19:30-21:00 圆桌论坛:游戏既是工业,也是文化?
主持人:李典峰
论坛嘉宾:胡璇、高原、孙凝翔、耿游子民
嘉宾
李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欧洲电影、电影理论和艺术理论。
蓝江(哲学学者)
南京大学哲系教授,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欧洲大陆哲学。
陈旻(策展人、艺术家、译者)
留法十年,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在读博士,目前研究方向为游戏和艺术与现实主义问题。
李典峰(博士\游戏理论与批评家)
北京大学艺术学博士,主要研究电子竞技研究与游戏素养。
李雨谏(电影游戏文化研究者)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访问学者、现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电影理论研究,游戏艺术形态研究。
傅善超(博士、游戏研究者)
北京大学中文博士,主要研究游戏叙事与游戏文本。
车致新(青年学者、传媒理论与游戏研究)
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现就职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从事电子游戏研究,媒介哲学研究。
林品(学者、大众文化与新媒体文化研究)
北京大学中文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教师、青年文化批评家,主要从事文艺理论与大众文化研究。
吴冠平(学者、电影节策展人)
学者、电影节策展人,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主编。
胡璇(腾讯研究院、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智库专家)
北京大学星海计划召集人、腾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智库专家。
高原(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主要研究影游关系。
孙凝翔(游戏研究者)
北京大学社会学硕士,主要研究游戏软件与社会文化。
耿游子民(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硕士,主要研究互动艺术。学术媒体:
《文艺研究》《电影艺术》《当代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艺术评论》
合作媒体:
《信睿周报》、澎湃新闻思想新闻中心
独家直播平台:
bilibili (哔哩哔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