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CA北京

地缘适应性:转向(的)民族志

2022.10.23
20:00-22:00

对话
地点:  线上直播
语言:  中文
近年来在文化与艺术行业内,以民族志为主体的作品正愈来愈多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民族志是一种通过田野调查对人类社会进行描述研究的学科,其名称不仅包含了“作为文本的民族志书写”,也涵盖了“作为方法的民族志实践”。在其相关的研究创作中,学者书写关于中国地方乡土的找寻、城市记忆的回溯和不同地域交界处的故事;艺术家以其媒介的多样性使当代艺术成为社会与文化再生产的一部分。文化艺术与民族志早在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社会即已形成紧密纠缠的关系,彼时社会参与式艺术兴起,民族志便因其所探讨的劳动与社会参与问题而成为艺术创作者与写作者的关注对象。

尽管文化艺术与民族志的研究在社会中持续发展,但近年其作品数量骤增的趋势似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思考的角度:这种研究倾向是基于环境而选择的策略,还是对自身文化与环境的重新审视?我们如何保证民族志在大量的书写过程中不致使对象景观化?艺术对民族志的改编呈现是一种具有反思性的实践,抑或是一种单纯的审美化?在“地缘适应性”对谈中,我们将邀请4位嘉宾进行分享和对谈,从实际的案例展开分析,探讨中国近年来以民族志与田野调查为主体而涌现的作品与现象。

活动日程

20:00-21:00 嘉宾主讲
21:00-21:45圆桌对谈
21:45-22:00线上问答

嘉宾

程新皓(艺术家)

1985 年出生于云南。2013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作为艺术家工作生活于云南昆明。他的作品通常基于长期的田野调查,并均与故乡云南相关。通过身体在场的工作方式,程新皓使用录像、装置、摄影与文字等媒介,体察不同来源的逻辑、话语、知识与其背后自然、社会、历史,及镶嵌于其中的行动者之间的复调链接。近年来,他的长期项目包括与跨境族群莽人相关的“陌生地形”(Strange Terrains,2013-),与滇越铁路相关的“致海洋”(To the Ocean,2018-),与流动及口传文学传统相关的“云南故事集”(Tales about the South of Clouds,2021-)等。


蔡影茜(广东时代美术馆学术副馆长及首席策展人)

现为广东时代美术馆学术副馆长及首席策展人。她策划了时代异托邦三部曲等系列群展,罗曼·欧达科、奥尔马·法斯特、周滔、林从欣等职业中期艺术家在中国的首次机构个展,以及“大尾象:一小时、没空间、五回展”(2016)、“潘玉良:沉默的旅程”(2017)、“非黑/非红/非黄/非女”(柏林,2019)等研究性群展。她的写作大量见诸于各类艺术媒体及出版物,与此同时她还是泛策展系列和“一路向南”驻地研究网络的发起者、电子期刊On Our Times的主编及“生滚粥”主播,并于2019年获得亚洲文化协会的研究奖学金。


曾毓坤(芝加哥大学人类学系博士候选人)

芝加哥大学人类学系博士候选人,《结绳志》主创之一。长期关注教育、语言、宗教、劳工、流动人口、价值理论和公共知识生产等议题。

主持人

严飞(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副系主任)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副系主任,“不一样的社会观察”联合发起人,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历史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文化社会学,著有《悬浮:异乡人的都市生存》《穿透: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学问的冒险》《城市的张望》《我要的香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