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拿起照相机时,想到了什么,它是旅行的必需品,是记录自己见闻并与大家分享的工具,还是用于去表现摄影艺术?显而易见,大多数的人不是为了艺术。
摄影传到中国后,最大的误会就是很多人觉得摄影就是艺术。其实,摄影的本质是囊括艺术的一种媒介,它可以承载艺术,但归根到底还是媒介。现在为社会做贡献 的,恰恰是在网络上,网友们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拍摄的各种各样的图像,维持这个社会正确的理念和道德。但这些作品往往被人忽视。
中国的文化正在崩溃,摄影则使命性地被推向重新建构文化的风口浪尖,成为一个重要的媒介,那些基于生活和情感的摄影作品比起所谓的摄影艺术更加重要,更加有意义。
拿起你的照相机,不要再狂想艺术、谈论境界,而是大胆地去记录城市的快速发展,不仅是描摹天高云淡,还要拨弄底层的泥泞,或许这种真实,在多年后被认为成就了今日的当代艺术大繁荣,也回答了大艺术的重要问题。
票务
很难想象头顶着著名摄影家、视觉文化评论家、策展人,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等诸多名号的鲍昆大学时专修的是经济,但也许就是因为经济学人的科学逻辑思维熏陶,让鲍昆对世界和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
2006年,本刊针对第二届连周国际摄影展曾经作过一次报道,当时作为艺术评论家鲍昆接受采访时曾说,国际摄影展落户连州,或许不是像人们所希望的那样 “帮助文化资源从中心转移到边缘”。鲍昆认为,从80年代后期开始,摄影会无意中承担起帮助地方社会发展的任务。平遥模式就是借国际摄影展的机会在国际上 宣传了自己,一改单纯以旅游为经济发展的单纯模式。事实上,连州其实是平遥模式的翻版。不得不说,鲍昆用经济学人的眼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