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CA Offsite

想象西北:西安当代艺术机构考

2023.12.10
14:00-17:00

对话
地点:  西安太古里项目办公室·西市Gallery

1981年,几位来自西安美术学院和西安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发起了首届“西安现代艺术展”。这场仅有18天的短暂展览,却吸引了六万多名观众。在西安的现当代艺术发展进程中,此次展览被视为由本地艺术家自发组织的第一个大型艺术运动。时至今日,这种近似自我组织的展览方式已逐步走向机构化,而它所产生的影响也已暗中融入成为这座城市“地方”态度与性格的一部分。

当我们论及西部城市时,西安无疑是一个代表。诸如地理形貌、历史积淀、文脉延续等天然的区域优势,无形中建构起了艺术家创作的素材库。于许多中外艺术家而言,西安是他们对于西北地区渴望、想象与建构的重要转折点。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兴起的“八五美术思潮运动”是中国当代艺术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课,2007年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开馆展“’85新潮”即梳理了这段历史。尽管西安似乎在“八五美术”中有所缺席,但这却无碍“去西安”与“去西部”成为诸多艺术家寻求灵感来源的路径。在“八五美术”的间接影响下,西安以一种渐进而缓和的方式为当代艺术提供了创作与发问的现场。

伴随着城市更新,传统的点状艺术生态已然无法满足现代城市对于艺术发展的需求。从曾经纺织城艺术区的当代艺术机构的堆集,到后来西安美术馆、OCAT西安馆对于当代艺术展览的推行,再到现今南山社、P.artGroup、Fake Project等年轻的艺术机构兴起。这其中反映的,不仅是物理空间上的变化,更是城市文化和艺术生态的革新。在城市转型过程中,当代艺术机构的持续深耕与发力,不仅会唤起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对往昔深厚历史的再次追溯,也会激发往来逆旅打开对这座城市未来的想象空间。正如乔治·巴塔耶(George Bataille)所述:“艺术机构是整个城市的肺”,在一呼一吸之间,连接过去与未来。

2023年12月10日,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西安太古里合作,策划组织一场沙龙活动,邀请五位嘉宾共同探讨西安这座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中,当代艺术的发展以及相关机构的变迁。应邀嘉宾中,有长期生活、工作于西安的艺术史学者,也有深耕中国当代艺术多年的观察者和实践者,还有机构史的研究者,以及在地独立艺术机构的发起人和资深策展人。

作为西部城市的代表之一,对话将以“西安”这一“地方”概念为讨论话题,对西北地区当代艺术生态进行观察与反思。我们希望通过回顾西安作为一个地理和文化符号,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曾发挥的实际作用,同时辩证反思其在中国当代艺术书写中相对边缘化的状态之缘由,从而反观本土当今艺术生态的成因。此外,我们还将关注近年来在地艺术机构对本土艺术生态所做的一系列贡献。在艺术机构的更迭流变中,我们或许可以针对西安本土艺术生态的未来发展,找到努力的方向。

活动日程

14:00-14:15主办方代表致辞 李志豪(西安太古里总经理)
尤洋(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
14:15-15:50嘉宾主题分享
15:50-16:00中场休息 茶歇
16:00-16:45嘉宾对谈
16:45-17:00观众问答

视频资料

想象西北:西安当代艺术机构考
活动视频(上)

01:13:58

想象西北:西安当代艺术机构考
活动视频(中)

01:06:46

想象西北:西安当代艺术机构考
活动视频(下)

01:09:45

视频资料

1 / 3

想象西北:西安当代艺术机构考
活动视频(上)

01:13:58

想象西北:西安当代艺术机构考
活动视频(中)

01:06:46

想象西北:西安当代艺术机构考
活动视频(下)

01:09:45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1 / 10

嘉宾及发言简介

彭德(西安美院教授

西安美院教授,1985年主编《美术思潮》,1994主编《美术文献》,出版有《视觉革命》《中国美术史》《中式批评》《中华五色》《彭德自选集》《西安当代艺术》;曾为《江苏画刊》《中国艺术》《中国书画》《当代美术家》专栏作者;1995主持油画家12人赴美展,1996受聘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2002策划中国艺术三年展,2006策划当代美术批评模式探讨会,2017策划当代艺术研讨会,2018起策划四届终南论坛及平行展。

发言主题:《西安当代艺术的兴起、特征与问题》

发言简介:发言将从1981年“西安现代艺术展”讲起,涉及三个面向:1.亚文化形态的西安现代艺术展为何震撼了西安?;2.西安现代艺术展在中国当代艺术进程中的价值发掘;3.西安小说、音乐、电影、摄影崛起的同时,为何美术界现当代艺术沉寂了二十年?随后,发言将从三个方面论述1980年代陕西纪实摄影群体的意义:1.从摆拍到抓拍——从虚假走向真实;2.国民性改造的直观背景;3.中国农耕文明的挽歌与三农问题的素材。最后,发言将同样从三个方面,阐述被低估的西安现当代艺术:1.边缘效应——双重的亚文化现象所致;2.中心化时代的艺术传播所致;3.中国式当代艺术形态跨代价值。


凯伦·史密斯独立策展人、艺术评论家)

独立策展人、艺术评论家、作家,专注于中国当代艺术。凯伦•史密斯在2012年被任命为OCAT西安馆的执行馆长。2015年担任上海摄影艺术中心的艺术总监,2021年加入德英基金会。凯伦在中国的策展项目包括“与材质的表情有关”(OCAT西安馆,西安,2022);“一光诸影:夏永康”(京都国际摄影节,京都,2020);“我与你:埃里克•索斯”(上海摄影艺术中心,上海,2020);“墨水之外:中国艺术家作品集”(佩拉博物馆,伊斯坦布尔,2019);“摄寻千里:十见天地”(上海摄影艺术中心,上海,2018);与杰弗里•戴奇共同策划“波普之上”(余德耀美术馆,上海,2016);“颗粒到像素:摄影在中国”(上海摄影艺术中心、上海/莫纳什美术馆,墨尔本,2015/2016);“醍醐:段建宇、胡晓媛双个展”(上海外滩美术馆,上海,2013)以及与西蒙•格鲁姆和徐震共同策划的“真实的东西: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泰特美术馆,利物浦,2007)。学术著作包括2008年出版的《九人传:新中国先锋艺术的诞生》(Nine Lives: The Birth of Avant-Garde Art in New China),以及自2011开始出版的《发光体:亲历中国当代艺术现场》系列著作等。

发言主题:《西安:建立具有创见性的当代艺术中心的理想之地》

发言简介:围绕回顾西安本土当代艺术机构变迁的主题,本次分享将谈及我在OCAT西安所做的工作,时间跨度包含自2012年我参与筹备成立该机构后的近十余年。对于彼时已在中国待了20余年、一直在当代艺术领域工作的我来说,西安是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独特的中国当代艺术中心的绝佳场所。这一点十分重要,而我的分享也将首先从讲述此感受背后的原因开始。随后,我还将分享OCAT曾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以及OCAT的工作可能曾为构建西安当代艺术生态所做出的贡献。


李镇(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与数字艺术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与数字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数字艺术、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近期研究以翻译和访谈为中心。曾出版编著《中国新媒体艺术教育20年(第一辑)》(文化艺术出版社,2023),专著《十二次访问:艺术家》(机械工业出版社,2023)、《十二次访问:策展人》(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译著《数字艺术:数字技术与艺术观念的探索》(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等。

发言主题:《口述史中的机构史》

发言简介:如何书写当代艺术机构史?如何理解机构与城市的关系?是否可以在口述史中想象一个更加生动的城市机构史?这一系列问题是我最近几年调研工作的出发点之一。西安,作为辐射整个西北的重要城市,其当代艺术生态极具特色,OCAT西安馆、南山社和Fake Project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它们为口述调研对象,并与其他机构进行比较,或许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描述西安机构史的切入点。


戴卓群(策展人)

策展人、南山社联合创办人兼艺术总监,现生活工作于北京。曾于2007年创办并主编《当代艺术》杂志,2009年发起并联合策划“暖冬计划”北京艺术维权,成为近年来最重要的艺术事件。先后与众多艺术机构、学院与美术馆合作策划展览与讲座,文章亦陆续发表和登载于众多专业期刊及相关出版物。策划的展览主要包括:“物的觉醒”系列展;“长物志”系列展;“文明”计划系列展;“自觉:绘画十二观”;“歧感激流:通向语言的绘画”;“笔法与心迹”;“神之格思”;“自由棱镜,录像的浪潮”;“环形撞击:录像二十一”等。

发言主题:《南山六年》

发言简介:南山社从2017年设立至今正好六年时间。所有事情的成立,都要讲具体的情境,时间、地点、人物,我非常在意这个具体的情境。从南山社的命名到实践,都是跟当下西安这个城市提供的情境悉悉相关的,除了南山社的艺术项目空间,我们还设立了“照夜白艺术影院”艺术家放映讲座项目。照夜白的命名,出处同样与西安有关,字面直白契合放映事。南山社一边将最具创作力旺盛期的艺术家邀请到西安来,一边也发掘和推介生活工作在本地的年轻艺术家。连续数届跨年群展“采菊”,没有限制,不设门槛,不分良莠,试图激发本地活力的背后,也是一种激进。


杨西(博士、策展人)

博士、策展人、艺术史研究者。现今任教于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其策划过多场与当代艺术有关的展览、活动和讲座,并和多家美术馆、画廊以及基金会有着广泛的合作。在长期项目方面,他于2016年在OCAT西安馆发起“西安角”项目,以此推动在地的当代艺术实践。2017年底建立非盈利空间Fake Project来观察当下中国艺术家的生存机制。他的文章多见于《画刊》《美术观察》《艺术管理》《中国美术报》《画廊》《艺术市场》等相关专业杂志。出版《重读修军》(河北教育出版社 2013)、《故宫画谱·水族卷》(故宫出版社 2013)、编著《城市地理——一场关于城市历史的想象》(OCAT·2018)、《会走路的河》(OCAT·2020)等多部专著。

发言主题:《从细化“地方”到机构实践》

发言简介:在我的策展实践中,一条重要的线索是对于“地方”的关注与探索,通过历史文本的空间转换与展览语言的结合,让当代艺术作品进入到不同的语境当中,来完成对历史的理解,将历史放置到“开放性”中与现实的我们发生关联。在2017年左右,我突然意识到,美术馆或画廊的策展常常受到诸多体制化的限制,一些很具有“地方”性的项目无法在美术馆或画廊机构有效地完成。于是我和几位志同道合的艺术行业从业者发起了名为“Fake Project”的替代性空间。以机构实践作为方法,将我们的策展概念转化成在地性的“空间生产”,并游走于城市的不同环境中,试图为当下的人居环境、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纠葛提供另一种当代艺术化的注解。

关于合作方

西安太古里

西安太古里总占地面积约119,906平方米,预计项目地上地下的总建筑面积为256,192平方米,是目前为止规划商业面积最大的“太古里”。项目将包含零售商场、文化设施及居舍系列的奢华酒店等丰富业态。

西安太古里所在的 “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居于古长安城中轴线与现代西安城中轴线之间,是深赋历史文脉底蕴的区域,将为西安的都市更新发展提供令人耳目一新的可能性,焕发这一历史片区的新生机。


太古地产

太古地产致力于发展及管理商业、零售、酒店和住宅物业,发展策略集中在主要运输交汇点的优越地段上发展综合物业项目。太古地产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在香港的投资物业包括太古坊、太古广场、太古城中心及东荟城。太古地产在香港的已落成投资物业占地约154万平方米 (约1,660万平方呎)。

太古地产在中国内地于北京、上海、广州及成都拥有六个已落成项目——主要为零售主导的综合发展项目。其中包括北京的三里屯太古里及颐堤港、上海的兴业太古汇及前滩太古里、广州太古汇及成都太古里。北京的颐堤港二期、西安太古里,一个位于三亚的全新零售项目,以及两个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综合项目现正发展中。太古地产在中国内地的已落成投资项目占地约131万平方米(约1,410万平方呎)。

除了中国内地及香港,太古地产于美国、印尼、越南及泰国也有投资。

太古地产网址:

http://www.swireproperties.com/z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