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间与艺术形态的转变”是《中国当代艺术研究》第2辑的专题,主要探讨的是20世纪以来现代公共空间的形成(包括实体公共空间和话语公共空间)所带来的中国艺术的形态、组织方式与传播方式的转变。广场、剧院、博物馆等实体公共空间以及杂志、社团等产生公共话语的平台构成现代性的社会表征,而“公共性”和“公共空间”本身又具有变动性和多样性的历史。通过比较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语境下公共空间性质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观空间给予艺术生产的意义变奏以及两者的双向互动过程。本次UCCA读书系列讲座既有对此书专题及相关问题的整体阐述,又邀约相关作者以个案或阶段史的方式对公共空间与艺术的关系命题展开细致的剖析。
票务信息:活动免费
*开场前三十分钟于UCCA前台领取活动门票;
*活动开始30分钟后谢绝入场。
*请勿迟到。
胡斌(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艺术管理学系副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物馆学博士,关注的研究方向为20世纪中国革命美术史、中国现当代艺术展览史,长期从事当代艺术的批评与策展。
鲍栋(独立策展人)
中国新一代活跃的艺术评论家与独立策展人,现工作生活在北京。从2005年进入中国当代艺术界至今,他的评论文章广泛见于国内外艺术期刊,批评文集以及艺术家专著;他是《艺术界》杂志的撰稿人和顾问。同时他还为众多国内外艺术机构策划展览,其中包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朱拉隆功大学艺术中心、广东时代美术馆等等;2014年,他荣获亚洲文化协会(ACC)艺术奖助金;同年成为国际独立策展人协会(ICI)独立视野策展奖候选人。2014年,他发起并联合创办了《中国当代艺术研究》学刊。
王志亮(批评家)
中国人民大学与美国匹兹堡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现任职于河北大学艺术学院,主要从事现当代艺术批评、前卫艺术理论、现当代美术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先后在《文艺研究》、《美术研究》、《美术观察》、《画刊》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主要论文包括《前卫艺术理论的修正与推进》、《新前卫与反体制》、《前卫艺术辩证法》、《话语权力在运动中——’85美术运动中的理性主义绘画》、《20世纪8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史的书写模式》、《理性绘画的自觉——1986年全国油画讨论会》等。
唐宏峰(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2011-2012年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视觉文化理论、近代中国视觉文化与文学思想、艺术理论与当代电影批评等。出版专著一本,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北京市社科基金各一项。
孙莉
成都A4当代艺术中心馆长
张明
桂林广大迅风艺术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艺术图书出版分社)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