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CA北京

直播间里的“百鸟朝凤”:唢呐艺术的现代性

2023.6.30
19:30-21:30

影像艺术交流
地点:  UCCA报告厅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诗经》

 

唢呐艺术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作为宫廷音乐中常见的乐器之一,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也多有记载以唢呐为主奏乐器的乐曲。转至战国时期, 动荡的社会加之四方叠起的战火,宫廷及民间艺人们开始大量改编、创作唢呐乐曲。这种带有独特风格的声乐技术在魏晋南北朝演变得更加纯熟。明代后期, 唢呐作为在戏曲音乐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乐器,开始形成用伴奏唱腔、吹奏过场曲牌的演奏形式,再次得到了迅速传播与发展,成为小巷大路令人熟知的乐器。

唢呐,因其嘹亮高亢的穿透力,百乐之王的地位也逐渐在乐史的进程中站稳脚跟, 历朝历代为其赋予的欢快、喜庆的寓意使它经常出现在乡里庄重的仪式时刻。“唢呐一响,黄金万两”的俗语也在民间广泛流传开来。

2006年5月20日,唢呐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无疑再次引起了大众对此类民间乐器的关注。2016年,由吴天明执导的剧情片《百鸟朝凤》于中国大陆上映, 影片以执着的唢呐老艺人焦三爷为主人公,讲述了他和徒弟游天鸣在时代变革中坚守、传承唢呐技艺和精神的故事。影片聚焦中国传统文化与匠人精神,令观众百感交集——一边赞叹民间艺术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 又默默为处于泛文化时代中难谋生计、传承无望的民间艺人叹息。

事实上, 随着近年民间风俗的改变和生活压力的增加,大部分匠人被迫放弃了唢呐手艺, 选择跟随打工潮走入城市。生活在河南柘城县的村民马春风, 作为一位坚守在唢呐村、吹了37年的乐手, 也逐渐随时代变迁而成为一个“留守艺人”。

老马音乐事业的改变发生在近几年, 走进乡村的短视频文化使他眼前一亮, 随即创建了抖音账号“唢呐村的事”,使用原来唢呐江湖的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这门被雪藏多年的手艺。唢呐特殊的音色加上老马丰富的表现力使他在抖音直播间名声大噪, 赞许之余, 不少热衷民间艺术的观众开始寻求使这位掌握扎实非遗技艺又极具烟火气的艺人“出圈”的方式。

直播间成为老马展示生活的舞台, 他积极乐观的态度、坚守传承人职责的精神获得了大众的喜爱, 也收获了最开始抱有怀疑态度的村民和家人的肯定。纪录片《把唢呐一直吹下去》上线后,大家也纷纷留言,表达对本片及背后的老马和唢呐艺术的喜欢。

2023年6月30日(周五), UCCA携手凹凸镜DOC共同呈现纪录片《把唢呐一直吹下去》, 试图与大家共同欣赏直播间里的“百鸟朝凤”。此次活动也邀请到本片导演张琳、拍摄对象及“马氏唢呐制作工艺”非遗传承人马春风,中国煤矿文工团青年唢呐演奏家、抖音创作者喇叭花-朵朵,并特邀中国唢呐演奏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唢呐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孙云岗,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副教授姜娟,青年学者付桂生作为映后嘉宾,与大家分享纪录片幕后的点滴故事,共同探讨短视频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创新性发展。

活动日程

2023.6.30(周五)19:30-21:00《把唢呐一直吹下去》及影像艺术交流

影片介绍

《把唢呐一直吹下去》

Souna

2023 | 纪录 | 14min | 张琳

简介:吹了37年唢呐的马庄村村民马春风,在去年注册了名为“唢呐村的事”的抖音账号,以家庭为单位把唢呐演出搬进直播间,并带动本村留守老人一起拍摄短视频,让越来越多的人重新看见当年唢呐的“热乎劲”,同时也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改善一部分村民的收入问题,让这种“唢呐生态”一直传承下去。

主持

张新伟(凹凸镜DOC联合创始人)

凹凸镜DOC联合创始人、纪录片导演,创作的“老男人三部曲”入围国内外多个影展。曾担任2017年FIRST青年电影展纪录片单元初审、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优秀选片人。

分享嘉宾

张琳(导演、剪辑师)

纪录片导演、剪辑师,导演作品《飞鱼秀》《真实生长》等。


马春风(抖音账号“唢呐村的故事”创作者,“马氏唢呐制作工艺”非遗传承人)


孙云岗(中国唢呐演奏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唢呐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姜娟(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纽约大学访问学者)


付桂生(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讲师、艺术学博士,清华大学仲英青年学者)


喇叭花-朵朵(中国煤矿文工团青年唢呐演奏家、抖音创作者)

合作方

凹凸镜DOC

 

巴可激光,为您做“睛”彩影像艺术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