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野兽派”画风经由法国、日本等留学路径向国内传播,并乘着新文化运动的时代风气引发社会关注,其强烈的形式表现与怪诞风格也引起了画坛的广泛争议。1929年春在上海开幕的第一届全国美展提供了关键的舆论平台,与展览同期发布的《美展》三日刊,发表了徐志摩与徐悲鸿的系列争辩——史称“二徐之争”,徐悲鸿以激烈言辞批判了以塞尚、马蒂斯为首的无耻之作,徐志摩则为现代派绘画做辩护。以民族国家发展前途的关切,将现代主义与写实主义的路径对立起来讨论,这场论争是重要的思想源流之一。
译介马蒂斯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则是刘海粟,他大力介绍这位被他称作“法兰西艺坛叛徒”的艺术家,同时将野兽派宣传与他个人“艺术叛徒”的形象策略相呼应,利用马蒂斯的文化叛逆者形象,刘海粟也在社会舆论中巩固了他本人和上海美专的文化先锋形象。
值得关注的是,马蒂斯在东亚传播的早期阶段,经常是作为与塞尚、高更、梵高并列的“后期印象派画家”一并讨论。这个现象可以放到整个1920年代的东亚现代美术史的语境中来观察,后期印象派、野兽派等画风被视为一种泛义的表现主义风格,所以也关联了同时期的文人画-南画复兴,以及革命文化传播的新语境。就东亚美术史而言,这种泛义的表现主义,尤以塞尚、梵高以及野兽派等画风为代表,对立于自然主义、写实主义,突出了主观性的表达。
而以野兽派为主旨的“现代洋画运动”,在二十年代末期左翼文化兴起之时又发生了新转向。一场影响深远的新兴版画运动在全国迅速发展,作家鲁迅陪伴并引导了洋画青年的创作范式转型——从缺少文化主体性的对野兽派画风的模仿,转向注重社会观察和文化反思的版画创作,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格局也因此发生了深刻变化:艺术家们直面剧烈变动中的革命文化和社会现实,并展开了更为主动的国际对话。
通过回顾丁衍庸、关良、谭华牧、李骆公等几位艺术家的个案分析,我们将回顾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尤其是在战争环境下,中国美术界对马蒂斯、野兽派的传播和认知所发生的戏剧性变化,由此窥见中国现代绘画发展的复杂线索与格局。
在“马蒂斯的马蒂斯”展览的最后部分,特辟章节回溯马蒂斯、野兽派对中国现代绘画带来的影响、争议与传承。借此机会,我们将开启系列对话“现代性的前夜”,通过艺术史、城市化以及流行文化三个不同的角度,探讨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传播历程、社会背景及其所留下的遗产与启示。
2023年8月6日, UCCA荣幸邀请到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副教授蔡涛,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杨肖进行专题讲座与圆桌对话,本次活动将由UCCA研究部副总监黄洁华主持。
蔡涛(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副教授)
曾供职于广东美术馆。从事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研究与策展工作。策划的展览包括“浮游的前卫:中华独立美术协会与1930年代广州、上海、东京的现代美术展”(2007年)、“南国:谭华牧的画日记”展览(2018年)。2010年度日本学术振兴会外籍聘用研究员(京都国立博物馆驻馆研究员),2011年度美国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专著《国家与艺术家:黄鹤楼大壁画与中国现代美术的转型》2023年出版。
杨肖(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美国西北大学艺术史博士。主要从事近现代中国美术史研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文艺复兴”——20世纪上半叶留学艺术家绘画研究》。专著有《阿城论》(作家出版社,2018)、《“新民”与“方便”:子恺漫画与<护生画集>》(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 黄洁华(UCCA 研究部副总监) 2018年加入UCCA,曾参与和负责《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马修.巴尼:堡垒》《曹斐:时代舞台》《刘小东:你的朋友》等多本图录的策划与编辑,并且担任展览“曹斐:时代舞台”的联合策展人,2023年策划了“马蒂斯的马蒂斯”中关于马蒂斯、野兽派对于中国现代绘画运动的影响的展区。黄洁华毕业于北京大学法语系和法国卢浮宫学院(Ecole du Louvre)艺术史系,关注的研究领域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日艺术交流,越南现代艺术,以及全球现代主义和殖民图景。加入UCCA之前,曾在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助理,并且在卢浮宫、法国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