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CA Edge正在呈现开馆后首位艺术家个展“刘小东:你的朋友”,集中呈现与梳理中国新现实主义绘画开拓者刘小东近十余年的艺术实践与创作发展脉络。
2021年8月21日,非虚构写作平台“三明治”在UCCA Edge发起一场个体叙事的非虚构写作工作坊——“你的故事”,工作坊由“三明治”创始人李梓新及非虚构短故事学院负责人胖粒带领。
在刘小东的画作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普通人”的身影。比如展览的第一章节“匿名的行走者”,呈现了刘小东创作的一系列具有特定地域与叙事背景的主题作品。从中国辽宁金城镇出发(“金城小子”系列、“金城故事”系列),到意大利的华人街区和随后沿各国难民进入欧洲的路线前行(“迁徙”系列),再到位于孟加拉港口城市的吉大港(“吉大港”系列),最后回到其工作生活的北京(“你的城”系列)。刘小东冷静而审慎地记录了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人类面对文化冲突、地域隔阂、背井离乡、生活苦难等问题时的芸芸众生相,并以带有人性温暖的写实笔触将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和人的主体性客观地呈现于画布之上。“刘小东:你的朋友”作为UCCA Edge呈现的首位艺术家个展,对时代发展洪流下形形色色普通人生活状态瞬间的定格,尤其是对联结彼此,超越文化、政治、种族的人类情感的捕捉,既是其对新现实主义绘画的继承与开拓,亦是一个艺术家对历史赋予当下真实意义的不懈探索。
刘小东也是一位写作者,曾出版过自己的日记《一公分:刘小东日记》。这次UCCA Edge的展览中也展出了刘小东的部分日记手稿。在日记中,他记录了自己作为一个艺术家的真实的日常生活,比如他写自己的妈妈(节选自刘小东日记):
“妈妈能干,在造纸厂当选纸工、圈线工都是超级能手,就因生我,八年没上班,妈妈说我太粘人,一步都不离开妈妈。八岁后我能一个人背着书包,啃着大饼子上学了,妈妈就又上班了。没几年大哥19岁时走了,妈妈整天哭,也整天和爸爸吵架。姐姐去洛阳当兵几年了,家里就剩下我和我二哥。没两年二哥中学毕业了,爸爸让妈妈提前退休,好让二哥接班。妈妈退休卖起了冰棍,我至今忘不了冰棍厂那股钻进脑仁儿的氨水味。
后来我进京上了美院附中,又上了美院,妈妈就是靠卖冰棍给我赚学费。青少年的我一边用妈妈的冰棍钱喝啤酒,一边嫌弃妈妈这份丢人的工作,上学时也从来不跟同学说起妈妈的工作,填表一律填退休工人。等我三十岁结婚了,妈妈给我和喻红做了新被,被子里包着两卷整齐的五分钱的钢镚。用纸卷的每一卷都是50枚五分钱钢镚,那是她当年卖冰棍最大的硬币了。
等我有了孩子,也懂得孝敬父母了。有一年我带父母去了荷兰,一不小心去到了红灯区,街边有位女子和我搭话,我也听不懂就凑近听她说话儿,女子想拉我的手,我妈一回头,也不看汽车冲过马路,一顿批头盖脸把那女子打跑了。“妈妈彪悍”,这是侯孝贤导演十年前来我家拍《金城小子》的时候说的。
我很少画妈妈,小时候画过一两张,画不好,她不像爸爸脸长好画,而且总容易把妈妈画得过于苦大愁深。我画不出来妈妈柔软亲和的样子。妈妈太苦了,我二哥晓春也是这样苦命。好在晓春这张画得不错。
下一张应该能画好妈妈吧。”
刘小东的这些日常记述生动平实,在这些文字里有他的烦恼、喜悦,有他遇到的有着困境与看似闲散的人。所有这些看似琐碎的“无意义”日常,也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在生活中尝试开始书写的。
在“Your Story 你的故事”非虚构写作工作坊中,我们将聚焦目前生活在上海的个体,引导大家用写作的方式回归自身的情感,寻找和当下街区和土地的联结,讲述属于自己的真实故事。
1. 学员互动,熟悉彼此;
2. 打开感官,捕捉感受和情绪的细节;
3. 尝试书写,触碰非虚构写作之于当下及个体的意义;
4. 寻找值得记录的个体故事,绘制自己的故事地图。
1. 喜欢阅读和写作,对创作有热情;
2. 希望通过书写探寻认识自我和个体成长的可能性;
3. 对不同个体的故事感兴趣,想要与他人建立更多连接。
世界银行奖学金学者、伦敦大学学院(UCL)国际公共政策硕士,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曾供职于《21世纪经济报道》《东方早报》等媒体,曾任《外滩画报》主笔,走访英美法俄等多国大选。著作有《民主是个技术活儿——英国民主生活走笔》《灾难如何报道》等。2011年3月创办中国“三明治”非虚构写作平台,专注于对普通人的非虚构写作孵化和培养。
“三明治”非虚构写作平台短故事写作学院负责人、写作者、编辑。主要作品:《春去春会来》《张定浩:现在对所谓的年青一代写作者越来越宽容》《Don’t cry, girl》《县城里出去的记者和嘻哈歌手》。
三明治
于2011年3月成立于上海,旗下拥有文化中心、写作学院及媒体平台,以非虚构写作的形式介入个体、代际、在地等社会领域表达,同时将非虚构故事跨界应用于独立出版、展览市集、空间营造等多元化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