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精神分析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基于“无意识”之发现,将人类现实区分为物质现实与精神现实,并由此启发了超现实主义等思潮,艺术家的工作则主要被置于个体升华的维度上来考察。而法国精神分析家雅克·拉康在弗洛伊德的基础上继续问道:是什么塑造了无意识这一精神现实?他借助结构主义语言学与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的思想等,并通过悬置弗洛伊德的生物学维度,将无意识归因于“语言”——一种超越性的符号现实,并以此进一步扩张到物质现实。是故“一切皆语言”,人类主体乃是语言的异化产物,而艺术家也不例外。然而,当拉康此后将中心转到实在界或“符号界的不完全性”时,却产生了一个反向的问题:主体有无可能穿越符号界或骗过大彼者(大他者),从而更好地抵达实在?这一问题不但构成了拉康后期临床的焦点,还从根本上触及了“现代主体论”的核心。而对以主体性与创造力著称的艺术家们而言,这一问题或许也同样是当下一迫切要务,尤其是在面对当代各种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信息现实、生物现实等一系列新现实时。
UCCA Edge春季群展“不安的绘画”汇集八位中国当代艺术家(韩梦云、简策、李然、李泳翔、仇晓飞、王晓曲、王之博、谢南星)的绘画作品,试图为观众呈现绘画所具有的独特反身性和自觉性、绘画在不安定的状态下对媒介边界的不断延展,以及通过不同方式做出此种努力的优秀画家们。
展期内,我们策划组织了多场公共实践项目,以特邀导览、对话、工作坊等形式把“绘画”这一艺术形式与文学、心理学、手工艺、艺术评论、艺术史等多个领域连接起来,期望通过不同的视角与观众一起“看画”。UCCA Edge公共实践组特别邀请学者、精神分析家居飞与艺术评论家、策展人贺婧参与此次对话,以“主体与现实”为题,从绘画这一传统创作媒介出发展开探讨。
江苏高邮人。巴黎西岱大学(原巴黎第七大学)博士,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心理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法国主要精神分析组织之一“Espace analytique”开业分析家、上海拉康学组分析家、成都精神分析中心创始会员,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系统注册督导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委员,《Psychoanalysis and Psychotherapy in China》副主编。
主要研究方向是艺术哲学视阈下的观念和图像关系问题,尤其是法国哲学和现象学视角下的现当代绘画和影像研究,并致力于当代艺术批评的实验写作。曾于巴黎先贤祠-索邦第一大学和清华大学分别获得双学士和双硕士学位,并于法国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 (ENSAD) 任研究员,目前是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艺术哲学博士候选人。作为资深的当代艺术研究和写作者,先后担任《艺术界》杂志的法文主编和国际版副主编、主笔,以及毛继鸿艺术基金会学术总监;曾于法国国家出版与图像艺术中心、蓬皮杜艺术中心、里尔伯爵夫人博物馆、复旦大学哲学学院、OCT当代艺术中心、798艺术中心、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节、旧金山影像艺术博览会等国内外艺术机构和学术平台策划多个展览、学术论坛和放映项目。其专题研究和评论写作见于多本艺术家专题画册和国内外重要的艺术与学术期刊,并出版了艺术家个案研究专著《刘晓辉:真实的形状》(2021)。
出生于安徽淮南,现居上海。曾任多年文化记者,在北京中间美术馆参与展览策划、出版物编辑等工作,2021年加入UCCA Edge任公共实践策划人。参与策划展览“触手计划:意游未境”“千禧漫步”“忍不住转身”“林中空地:重访假杂志的实践”,策划了包括“激浪之城”“刘小东:你的朋友”“成为安迪·沃霍尔”“托马斯·迪曼德:历史的结舌”“苏州河畔对话”在内的系列公共实践项目。她长期关注当代艺术、建筑城市等领域,其采访、评论文章发表于《第一财经日报》《碧山》《信睿周报》、艺术论坛中文网、ING、歧路、普遍手册等书刊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