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睡眠的探索古老而原始。于古希腊人而言,充满神秘色彩的睡眠之神修普诺斯是黑夜女神之子,与死神为孪生兄弟。睡神与黑暗、死亡关系密切,恰恰印证了古希腊人对睡眠的误解——他们相信睡眠是一种剥夺大脑意志的状态。此后,得益于亚里士多德的气蒸之说以及近代哲学、精神分析学乃至现代医学领域的研究,人们终于逐渐认识到睡眠中的大脑并不像古时人们所设想的那样被动或死寂。
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举行了全世界第一场电影放映活动。同年,弗洛伊德和约瑟夫·布洛伊尔合著的《癔症研究》出版,精神分析学自此诞生。随即,《梦的解析》也于1899年问世。因缘际会之下,电影和精神分析学同时被载入人类文明史,逐步进入大众视野,并从此深远地影响了人对睡眠、自我、意识、梦境、记忆、死亡、资本、劳作、景观的探索。人们通过电影“造梦”,又通过精神分析“释梦”。对或虚或实之“梦境”的探索使人类得以更深入地发现自我、了解自我、审视自我。
如今,当代社会如火如荼的“24/7永动机制”仍在极大程度上掠夺人类的“睡眠”。面对2020年全球范围内横行的疫情,我们在大势所趋的云时代中开拓了另外一个超时空,通过云观影我们得以共同分享一场光影睡梦,完成一次精神洗礼。为此,在“沉睡者的抵抗”展览即将到来之际,UCCA携手现在电影,在匈牙利驻华大使馆、爱尔兰驻华大使馆的支持下,共同推出一场以“梦境”为主题的云观影活动:“梦之安魂曲”。
我们将展映5个国家的6部作品。其中,在东方语境下,《海街日记》细致地通过一场生活美学、一卷慢时光的诗篇,从当代女性视角出发温柔地抚平家庭关系里所有无奈的褶皱和裂痕;《比海更深》则呈现当代社会和家庭中对各种角色的规训。导演是枝裕和以自身“记忆”去还原东方生活最本真的模样,也刻画了人类对自由、纯粹、无羁绊生活的美梦与想象。而在西方文明的影像里,匈牙利电影《索尔之子》重现二战时期奥斯维辛集中营里的非人噩梦 ;《苏醒的亚当》则在集中营生还者备受煎熬的精神领地之上反思纳粹主义的黑暗、人们精神的创伤以及意识的本能反叛;而爱尔兰电影《龙虾》拥有反乌托邦的骨骼,它披着黑色幽默的外衣,作了一场抵抗现代固有婚姻制度以及阶级权力的睡梦;俄罗斯电影《回归》借男孩儿们沉默的反抗去探寻原生家庭里缺失的父亲形象,导演安德烈·萨金塞夫从神话角度思考人生与死亡,以极强的寓言性讲述了一场俄狄浦斯式的家庭悲剧之梦。
以上6部作品均本着对人类命运的悲悯,在虚实交错的梦境中实现对本我和真实的求索。本期活动我们邀请了12位嘉宾与大家云分享。我们坚信,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当代社会,人们更需要不同声音的交流和碰撞,而“时时刻刻万物皆可云”也绝不意味着“人人是孤岛”。
本着云上传递世界好电影,连接有趣灵魂的初衷,本次活动平台“现在电影”特设专属影厅、检票大厅、同步影厅、实时弹幕分享以及嘉宾、主持人映前映后直播交流等全新“云观影厅”功能……我们诚挚地邀请大家在云上悠闲的慢时光中,体会影像的魅力以及那些五彩斑斓的梦境。
这场“沉睡的梦”,你来吗?
《海街日记》
Our Little Sister
导演:是枝裕和
演员:绫濑遥 / 长泽雅美 / 夏帆 / 广濑铃
年份:2015
类型:剧情/家庭
国家:日本
语言:日语
片长:126分钟
获奖:第68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
第39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
第63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观众选择奖
简介:临海古都镰仓,顺山而成的小镇,不起眼的角落里生活着香田家四姐妹。她们的父亲早年和情人离家出走,母亲则干脆将女儿们抛给了外婆照顾。外婆去世后,外孙女们继承了这栋有着悠久历史的大房子。过早担负起家庭重任的大姐香田幸,尽心尽力照顾着两个妹妹佳乃、千佳健康成长。这一天,父亲去世的消息传到姐妹手中,她们结伴而行参加了父亲的葬礼,并且结识了从未谋面的异母妹妹浅野铃。许是血缘中的亲近之感,幸在临行前邀请铃搬来镰仓同住。未过多久,抱着对姐姐们的憧憬,铃迈进了父亲曾经生活过的房子。四季流转,姐妹们的故事悄然上演……
影片推荐:
一场生活美学盛宴,一次与家庭关系的对话,一卷慢时光的诗篇。抛妻弃子的父亲、成长中缺失的母亲角色、因道德谴责而催生的早熟,这些成长过程中因原生家庭而承受的钝痛,在四姐妹各自的记忆与潜意识里都刻下了不尽相同又内核一致的伤痕。而导演以一贯平和静谧的方式,将所有的冲突、创伤以温柔包裹,樱花铺成的蜿蜒隧道、55岁的夏日梅酒、庭院玩焰火的浴衣少女,这些美好的意象都将记忆的皱褶逐一抹平,将痛苦归于平静。就连死亡如斯沉重之物,都能因影片始于葬礼、终于葬礼的安排,少了些无措以对的慌乱。导演是枝裕和的温柔如水如风,细微却蕴藏力量。或许如此沉静姿态,亦是应对人生里的各种宏大命题最坚定的方式。
交流嘉宾
支菲娜(电影学者)
电影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主任编辑。曾先后任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电影所副所长、副研究员,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特别研究员,北京电影学院教师等。国家电影智库专家、腾讯腾云智库专家、《南方周末》《腾讯·大家》等专栏作者。多省(市)影视产业发展规划制定组组长或副组长。主要著作有《面向电影强国的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各年度)等。主要译著有《帝国的残影——士兵小津安二郎及其时代》《大岛渚与日本》等。与高畑勲、筱田正浩、是枝裕和、岩井俊二、椎名保、小山明子(大岛渚导演夫人、著名演员)、泷田洋二郎、想田和弘等日本影人多次对谈。
石文学(影评人、策展人)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制作人进修班教师、中传英才电影教育特邀教师,电影自媒体“吾嘶电影”,现有粉丝235万。影评及访谈散见于《环球时报》、北京电视台、豆瓣时间、四味毒叔等媒体平台。北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初审评委、腾讯综艺《演员请就位》媒体评委,曾以评委、策划、统筹、媒体等身份参与多个电影节展活动。学术代表作品:《坐看云起等风来——当代中国电影评述(2003-2014)》(执行主编),《北京市电影业发展报告(2006-2016)》(副主编)。电影监制代表作品有:短片《早晚一炉香》《角儿》《阿正的夏天》等,长片《遥不可及》。
《比海更深》
After the Storm
导演:是枝裕和
演员:阿部宽/真木阳子/小林聪美
年份:2016
类型:剧情/家庭
国家:日本
语言:日语
片长:117分钟
获奖:第69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一种关注大奖提名
简介:潦倒的中年大叔筱田良多是一名私家侦探,早年间他作为作家出道,然而自从处女作之后就再也没有令人称道的作品问世。现实生活中处处为钱发愁,拿到钱后又转瞬扔进赌场,全然没有指望。母亲淑子独自住在团地,在老人家的眼里,再差劲的儿子也有别人无可比拟的优点。良多原本拥有美满的家庭,只不过前期白石响子再也无法忍受他的作为,离婚后带着儿子真吾另外过活。好不容易与儿子见上一面,良多父子以及随后赶到的响子在淑子家中团聚。台风袭来,他们被迫留在充满着往昔回忆的奶奶家过夜。喧闹却又平静的夜晚,有些事情悄然改变……
影片推荐:
《比海更深》是一部关于导演是枝裕和“记忆”的电影,记忆也是另一种梦。故事本身是虚构,但其中的人物和情节却是来自导演的记忆。影片从多个角度探讨了“父亲”这一家庭角色,每个人物都在爱和与责任之中选择和妥协,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我们“从来没有爱一个人比海更深”。剧中的每一个人都爱着彼此,但因为“父亲责任”的缺失,造成了分离的无奈。或许活在当下,扮演社会和家庭中的各种角色是人们无法逃避的法则。是枝裕和的电影真实质朴的还原出生活最本真的样子,结局无奈的背后,也是对自由、纯粹、无羁绊生活的想象,如果不是现实,如果在梦里,我也可以爱你比海更深。
交流嘉宾:
支菲娜(电影学者)
电影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主任编辑。曾先后任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电影所副所长、副研究员,中共中央宣传部干部,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特别研究员,北京电影学院教师等。国家电影智库专家、腾讯腾云智库专家、《南方周末》《腾讯·大家》等专栏作者。多省(市)影视产业发展规划制定组组长或副组长。主要著作有《面向电影强国的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各年度)等。主要译著有《帝国的残影——士兵小津安二郎及其时代》《大岛渚与日本》等。与高畑勲、筱田正浩、是枝裕和、岩井俊二、椎名保、小山明子(大岛渚导演夫人、著名演员)、泷田洋二郎、想田和弘等日本影人多次对谈。
成雪岩(电影媒体作者)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与南加州大学传播学(USC)双学位硕士,致力于东亚电影跨文化传播的研究。公众平台“幕味儿”撰稿人,即将成为山西传媒学院教师。研究生期间曾师从传播学奠基者曼纽尔·卡斯特尔教授与媒介及影视文化研究奠基者亨利·詹金斯教授。曾深度报道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与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展,曾专访奥兰多·布鲁姆、陈哲艺、宋佳、金马影后杨雁雁、《别告诉她》导演王子逸、《摘金奇缘》导演朱浩伟等海内外电影人以及多位电影研究学者,创办个人原创微信平台“粉红色的弗洛伊德”。
《索尔之子》
Son of Saul
导演: 拉斯洛·奈迈施
编剧: 拉斯洛·奈迈施/克拉拉·罗耶
主演: 盖佐·罗赫里格/列文特·莫尔纳/乌尔斯·瑞恩/托德·沙尔蒙/耶日·瓦尔恰克
年份:2015
类型:剧情/战争
国家:匈牙利
语言:匈牙利语/德语/意第绪语/波兰语/希腊语/法语
片长:107分钟
获奖: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
第68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
第73届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外语片
简介:本片背景设定在1944年的奥斯维辛,来自匈牙利的犹太人索尔在集中营内的一个特遣队中工作。就职于特遣队的犯人负责集中营日常的运输任务,接着索尔突然产生了一个颇令人困惑的执念,这同时也成为一个推动本片叙事发展却略显牵强的动机:某日在例行清理毒气室遇难者尸体时,他发现了“儿子”的遗体,从此改变了苟且度日的生活,做出了人生中最大胆的决定——拼死夺回“儿子”的尸体,并找到一位犹太牧师为“儿子”下葬。
影片推荐:
影片用近景跟踪拍摄的方式,不可多得的影像风格,让观者跟随主人公索尔进入一种沉浸式的奥斯维辛体验。
炼狱般的集中营里,主人公索尔再也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我们早就死了”是他不顾一切要安葬“儿子”害死同伴后所说的话。眼睁睁看着被毒气折磨幸存下来的男孩被德国医生掐死,也许是男孩死亡时的极端残忍画面让索尔想到了自己,面对惨无人道的酷刑索尔和男孩无异,都是任人宰割的羔羊。于是,安葬男孩便是索尔在极端环境下的一次自我救赎,而“儿子”只不过是索尔给自己植入的虚假记忆和梦境,他和“儿子”一样都是这场战争的无辜者,应该被安葬。结局出现的男孩也是亦真亦假,但索尔看见男孩时露出的微笑却是真的,也许那一刻索尔把男孩当做了自己,他看见了自由的自己,仿佛从未经历过集中营里的一切。索尔的死亡是必然结局,但在他主宰的虚假记忆和编织的梦境中,索尔早已不是索尔,无关生与死。
交流嘉宾:
宋妮雅(匈牙利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
1974年生于匈牙利,1994年至1998年,在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学习管理学,1998年至1999年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学习汉语,1998年至2002年获得罗兰大学考古专业考古学士及中文专业汉学士,2004年至2005年在北京大学获得考古学博士,2002年至2010年在罗兰大学文学院获得语言学博士。2005年至2012年在罗兰大学文学院远东系担任大学助教,2006年至2008年在孔子学院组织文化与教育活动,2008年至2009年担任中匈双语学校顾问,2012年至今,在匈牙利驻华大使馆担任文化教育事务官员,参赞。
艾登(匈牙利驻华大使馆文化专员)
1983年出生于以色列耶路撒冷,2005年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商学院获得餐饮和旅游英语专业理学士学位,2006年在布达佩斯科技与经济大学,获得专业翻译及传译高级文凭,2007年在法国马克·布洛赫大学获得翻译和同声传译硕士学位,2009年开始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汉语,2014年在中国传媒大学获得对外汉语硕士学位,2014年至今,在匈牙利罗兰大学神经语言学博士在读,精通六国语言(西伯来语、英语、匈牙利语、法语、西班牙语、汉语),曾为通用电气、MTV匈牙利国家电视台、匈牙利多瑙电视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以色列驻布达佩斯大使馆、匈牙利科学院、匈牙利议会主席团、国际劳工组织、布达佩斯艺术厅、布达佩斯商会剧院、布达佩斯恐怖之屋、世界公众宣传局等做过同声传译。
瑞塔·维泽尔(演员)
匈牙利罗兰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本科,目前是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业的研究生。参演的影视作品有《余生请多指教》《神探柯晨》《远大前程》《风再起时》《吉他兄弟》等。此外,还是匈牙利布达佩斯短片电影节的中国区选片人,希望以影视人、文化交流使者的身份,促进两国影视作品的合作与文化交流。
《苏醒的亚当》
Adam Resurrected
导演:保罗·施拉德
演员:杰夫·高布伦 / 威廉·达福 / 德里克·雅各比
年份:2008
类型:剧情/战争
国家:德国 / 美国 / 以色列
语言:英语
片长:106分钟
获奖:第59届柏林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提名
《出租车司机》编剧保罗·施拉德指导作品
简介:根据以色列著名畅销小说家尤拉里·卡纽克(Yoram Kaniuk)的作品《亚当复活》改编。二战以后,沙漠里建立了一家离群索居的精神疗养院,旨在救治规训那些饱受精神创伤的人。由于体能的特殊性,亚当是这里最特殊的病人,他时常困于模糊的意识边界,却又看似无比清醒。原来战争期间,犹太人亚当曾被迫在纳粹集中营内为在押犯们表演取乐。威廉·达福出演集中营指挥官,将亚当当狗一样极尽羞辱。
影片推荐:
人类的疯癫与文明那些无名的精神创伤。该片通过讲述德裔以色列小丑演员亚当·斯坦逃出纳粹集中营后备受煎熬的精神生活,反思纳粹主义的黑暗、人们内里的创伤、本能的反叛、以及人类意识的终极复杂。红极一时光鲜亮丽的演员生涯,进入集中营后的饱受极尽屈辱,纳粹军官分裂癫狂的内里。这些是亚当在睡梦中,在意识模糊时所回忆起的过往。他亦人亦狗的悲剧、看似文明的疯癫行径以及为了反叛疗养院规训而完成的自我救赎,都恰恰印证了福柯所言“疯癫所涉及的与其说是真理和现实世界,不如说是任何人所能感受的关于自身的所谓真理。”而该部影片中纳粹军官、小男孩以及医生护士的疯癫亦以一种沉静的姿态体现了这部伟大作品对真实本我的求索。
交流嘉宾
陆汉臻(译者)
1992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师、译者。公开出版英美文学和人文社科译著约三十种,代表译作有:《亚当复活》(2010)、《乞力马扎罗山的雪》(2013)、《瓦尔特·本雅明或走向革命批评》(2015)、《作为当代艺术的照片》(2018)和《尚待商榷的爱情》(2020)。
杨北辰(当代艺术与电影研究者)
当代艺术与电影研究者、策展人。作为资深编辑在《艺术论坛》(Artforum)中文网工作多年,现任教于中央戏剧学院,并担任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特约研究员与《艺术论坛》中文网特约编辑。作为策展顾问,于近期开始参与到2020年台北双年展的筹备中。长期致力于当代艺术与电影研究之间的跨领域工作,曾发起并策划多项运动影像的展览与放映活动,如“王兵:经验与贫乏”(魔金石空间,北京),“新冶金者”(Julia Stoschek Collection,杜塞尔多夫),“刘窗:在地宇宙”(乔空间,上海),“反投影:中国早期录像艺术中的媒体雕塑”(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北京),“微纪元”(Nationalgalerie,柏林)等;并担任过CIFF(2012)、BIFF(2013)和FIRST青年电影展(2016)与北京国际短片联展(2017)的评委,以及“拜德雅·人文丛书”与“新迷影丛书”的编委会委员。亦曾为艺术家曹斐、奥玛·法斯特(Omer Fast)、劳拉·普罗沃斯特(Laure Prouvost)、何子彦(HO Tzu Nyen)等艺术家撰写画册文章。目前主要从事当代运动-影像理论、媒体考古学与新物质主义方面的研究。其博士论文《作为档案的电影》即将付梓。
《龙虾》
The Lobster
导演:欧格斯·兰斯莫斯
演员:科林·法瑞尔/蕾切尔·薇兹/约翰·C·赖利
年份:2015
类型:剧情/喜剧/奇幻
国家:爱尔兰/英国/希腊/法国/荷兰
语言:英语
片长:118分钟
获奖:第68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
第39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
第63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观众选择奖
简介: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虚构的近未来社会,居民的婚恋受到严格控制管理。根据规定,单身者要被集中移送到一个酒店里,他们必须要在45天之内找到一个匹配的伴侣,失败者会被转化为一种自选的动物,并被流放到森林中。为了延长45天的期限,酒店里的单身者们还会到森林里狩猎其他逃亡的单身者。本片的主人公大卫与一批单身者一同被送到酒店,他忍受着这里的各种严苛规定,同时也积极在酒店提供的各式各样的相亲场合中寻找伴侣。眼看期限将至,大卫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伴侣。尝试和一个女人配对失败后,他逃到了酒店外面的森林,逃亡的单身者居住的地方。然而,在这个单身者反抗酒店制度的栖息地里,又有着另一套截然不同的制度……
影片推荐:
反乌托邦的躯壳,披着黑色幽默的外衣,作一场抵抗固有婚姻制度、权力结构的秀。绵密的古典配乐,搭上冷峻阴沉的色调以及演员们几近无表情的表演,静默的表象仿若中产阶级努力伪装出来的“岁月静好”。表象之下却随处可见暴戾与叛逆,以头撞桌、丛林狩猎、林中热舞,无不在控诉表象的桎梏。当单身竟成为一种罪名,爱情终沦为机械的同类项合并,领袖更迭却迎来一个更集权的社会秩序——种种讽刺意味的对比构建了这个庞大的寓言故事。电影里人变动物视为降格,难道降格前他们就拥有高于动物的独立意识了吗?非黑即白的秩序设定让人物们必须选择站队,是酒店旅客还是丛林自由军,强权之下的人性还是原本的模样吗?
交流嘉宾
张骏宁(爱尔兰驻华大使馆文化处主管)
左衡(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文化研究室副主任)
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文化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电影学博士、影评人。
《回归》
The Return
导演:安德烈·萨金塞夫
演员:弗拉迪米尔·加林 / 伊万·杜布朗拉沃夫 / 康斯坦丁·拉夫罗年科 / 娜塔莉娅·弗多维娜
年份:2002
类型:剧情/家庭
国家:俄罗斯
语言:俄语
片长:105分钟
获奖:第60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
第61届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外语片提名
第56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金豹奖提名
简介:消失了12个年头之后,父亲重新回到家中,而两个儿子——安德列和伊万已经长大。他们虽时时刻刻思念父亲,然真正相会时却产生了隔阂感。父亲带着两个儿子去俄罗斯北部的小岛度假,一路上他们遇到各种困难,父亲皆能轻松解决,然而父子间的距离却始终没有拉近。他对待儿子们格外严厉,大儿子安德列对此只能小心应付,小儿子伊万却桀骜不驯。这次旅行,是否能成为父子的疗伤之旅呢?
影片推荐:
萨金塞夫以沉静凝练的灰蓝为底色,以幻梦一般的水面波光为镜,抒写了他极致诗意的视听语言。影片始于星期日,常年缺席的父亲在沉睡中出场。而星期六安息日,以父亲沉睡的尸体坠于湖中作为终结。为期一周的父子重逢之旅暗合了上帝创世的七天。原生家庭中父亲形象的缺失,使得两个男孩拥有更多的柔软特质。面对父亲的规训,男孩们以沉默的反抗去探寻自己记忆中缺失的男性形象。森林里追逐狂奔,海面上奋力划桨,瓢泼大雨中的静默驻足。萨金塞夫从神话角度思考人生与死亡,以极强的寓言性剧作刻画了一场俄狄浦斯式的悲剧。
交流嘉宾
李洋(教授)
网名“大旗虎皮”,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独立制片人,法国戴高乐大学电影学博士,欧盟大学委员会伊拉斯谟计划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电影理论与西方当代艺术理论。著有《影片动势语言分析导论》《目光的伦理》《迷影文化史》等,主编“新迷影丛书”,译有《巴迪欧论电影》《莱昂内往事》《特写:阿巴斯和他的电影》等。
张献民(教授)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独立电影批评家、策展人。出演过《巫山云雨》《举自尘土》《柔情史》等片。任香港、台北、釜山、云之南、中国纪录片交流周、广州纪录片大会、飞帕、克莱蒙费朗、西安、首尔数码、EBS、鹿特丹、凤凰纪录片等电影节或大赛评委,任亚洲纪录片基金评委。在巴西、意大利、韩国和奥地利等国组织展映中国独立制作的电影。18:30发布指南,预约观影;
18:45公开口令,等待检票;
19:00验票入场,了解电影;
19:15嘉宾直播,映前分享;
19:30同步开映,弹幕齐飞;
21:15嘉宾交流,填写问卷;
21:30影厅打烊,社群解散。
PS:预约后开场5分钟前会收到APP推送提醒;观影厅开放前,轮播嘉宾简介、预告片等;观影开始后,迟到者无法回看,模拟线下影院真实观影形式;电影结束后可在影厅内评论区云交流。
云观影福利:
观影领福利,干货收不停!以#UCCA云观影# 为标签,为观看的影片写下你的所知所感,并@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和 @现在电影 官方微博。我们将在6部影片的精彩影评中,挑选18名幸运观众,送出“UCCA x 现在电影” 联名帆布包一个,以及价值30元的“现在电影APP”观影礼包一份。幸运名单将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和 @现在电影 微博公布,届时将有工作人员联系领奖事宜。请小伙伴们密切关注,等待惊喜降临。现在电影
秉承“传递世界好电影”的理念,现在电影APP是一款为中国地区广大观众提供正版优质影视内容的流媒体平台。全新打造的虚拟“云影院”,实现线上与远在全球各地的爱人和朋友、明星和电影人,实时互动、同步观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