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脱镜头前的田园风光,影片《天堂的颜色》通过盲童默罕默德与自然万物相连的喜悦与奇迹,引领观众进入那被限制在声音和只能用手试探性触摸的世界。映射盲童家庭共同的梦想和曾经历的创伤,电影《照见》用实验艺术性的语言,在自然而深沉的光影和逻辑中,将充斥禁锢之爱的盲童世界平静地呈现于银幕。
随着边缘群体在影视作品中的频频展现,以真实且中立的角度、淡化刻板印象的方式刻画视障人群的影片层出不穷,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拉近了群体之间关系,包容的理念融于心和心的交流。在积极推进视障人士平等享有公共文化服务的今天,生活于敏感、恐惧的状态中,但具有强烈探索欲,渴望理解、共情的视障儿童同样握住了那把走出闭塞黑暗角落的钥匙。
美好的愿景终需落实的行动,国内拥有十几万视障儿童, 匮乏的特殊教育资源仍使众多生活在偏远地区的家庭在面对教育问题时望而却步。早期的干预和专业的训练对视障儿童来说意义重大, 在境遇类似的群体中, 孩子们能够得到自我认同、培养自信的机会。然而基于绝大多数盲校既定的职业道路,这或许无法激发他们真正的潜能,从而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如何让大众对融合教育有更多理解,如何平等看待视障群体,仍需讨论和优化,这也是一月一期“艺术无障碍”系列活动的初心。包容性观念的推广不应仅停留在专业特殊教育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