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CA北京

言习所系列(第八期)
冯庆:东亚少年漫画与主体视像重建

2019.7.27
13:00-14:30

对话
地点:  UCCA大客厅
语言:  中文

自2018年起,“UCCA言习所”定期邀请一位青年学者,为观众介绍并探讨他们新近的理论研究或译作。7月27日,UCCA 诚邀青年学者冯庆就“东亚少年漫画与主体视像重建”进行分享。

 

启蒙时代伊始,作为一种理想文体的“教育小说”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得以风行,其社会目的在于通过长期的叙事连载,描述少年人在游历和学习过程中的逐渐成长,探索一条让新兴城市游民阶层在叙事层面潜移默化获得教养的艺术手段。“教育小说”的这一意图为后世诸多通过持续不断的报刊连载为传达方式的通俗艺术形式所继承。然而,尽管同样使用了潜移默化的连载手段,这些艺术形式在不同的时代和文明话语圈内所试图传达的教育内涵又各有不同。20世纪后半叶以来,在东亚地区(主要是日本与香港),通过连载形式而得以获得广阔受众的“少年漫画”就具备着类似“教育小说”的艺术形式,能够以亲民的通俗态度持续不断地输出社会或小众共同体内的价值教育。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教育往往通过呈现漫画作品中男性主人公的“男性气概”而获得感性维度的符号化依据,其中也不自觉包含了因信息化和全球化而日益紧张的东亚地缘政治局势所带来的情绪张力。在施米特所言的涵盖政治、经济与文化等维度的“总体战”所带来的紧迫感影响下,20世纪后半期的东亚少年漫画共同浮现出一种相似的主题,那就是迫切期待某种强势“主权者”从日常生活中涌现。在《圣斗士星矢》、《北斗神拳》、《幽游白书》、《灌篮高手》、《海贼王》、《小流氓》、《中华英雄》、《天子传奇》和《神兵玄奇》等少年漫画的叙事结构中,其主角往往最初处于底层“游荡者”甚至“流氓”的状态,在逐渐融入某种宏大的历史行动和政治秩序之后,他们又往往会向具有统治气度的“英雄”、“救世主”乃至于“天之骄子”状态不断跃进。这样的成长经历中除了伴随着武艺、智慧和情感管理等方面的教育或自我教育情节,还往往会凸显对主角与其身处环境的融洽程度的衡量。如果说,“游荡者”或“流氓”的生存处境体现着在现代性社会秩序之下失去承认机制的原子化个体,其背后体现着“全球化”的后现代世界观对“英雄创造历史”命题的削灭,那么,由一介白丁逐渐成长为伟大人物的少年教育叙事,则体现着对世界的再度政治化、凝聚化与“宇宙论化”——用政治观念史家沃格林的话说,这可以被视为某种东方古老政治智慧的当代视像重建。就此而论,伴随当代青年成长的少年漫画所具备的丰富的文化意味,可以在新的世界秩序展露苗头的今天,得到更加显白的挖掘。

嘉宾

冯庆

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美学专业讲师,学术思想类网络辑刊《先进》主编,主要研究美学和文艺理论,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近年来尝试开展当代文化现象学研究,研究话题包括江湖美学、漫画美学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