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CA北京

例外状态:中国境况与艺术考察 2017

2017.3.19 - 2017.7.9

《意外标本间》(局部)

2015

混合媒介、亚克力托盘、聚合物树脂、铝结构、定制五金

304.8 x 274.3 x 38.1 cm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关于展览

地点:  大展厅、中展厅、甬道、长廊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于2017年3月19日至2017年7月9日在大展厅、中展厅、长廊、甬道呈现群展“例外状态:中国境况与艺术考察2017”,收录23位/组国内外艺术家的作品,立足于中国在全球化语境中的现实境况,探讨“艺术”作为一种表达与行动的媒介,如何应对某种脆弱、动荡而变化莫测的世界局势,即持续酝酿、演变的“例外状态”。本展览建立在UCCA对当代艺术实践的长期研究与考察的基础上,延续“中坚:新世纪中国艺术的八个关键形象”(2009)、“ON │ OFF: 中国年轻艺术家的观念与实践”(2013)等每4年在UCCA举办一次的大型群展,试图在2017年这一特殊的历史性时刻将艺术实践置于切近的社会现实中进行审视。展览由UCCA馆长田霏宇,以及UCCA策展人郭希、杨紫、李佳桓、王文菲联合策划。

展览的中文标题“例外状态”源于卡尔·施米特(Carl Schmitt),在吉奥乔·阿甘本(Giorgio Agamben)的论述中得到进一步延伸,指涉一种政治境况——其中,社会的既有法律与规章制度被骤然悬置,为某种临时状况所取代,并由此促成一种全新的现实。在现代历史的进程中,例外状态在危机时刻被强制执行;在当下,危机已变得司空见惯,正如曾被奉为普世价值的自由、平等与宽容在大规模枪击案、流产的停战协议、被僭越的法则与肮脏的选举面前黯然失色。换言之,“例外状态”与“常态”之间构成了一种辩证关系。而早在2015年,中国政府便引入“新常态”一词描述中国经济增长的状态;尽管现下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与2000年代早期的盛况不可同日而语,但仍然优于其他大部分主要经济体。面对愈发紧迫的动荡局势,中国正以不容置疑的资本战略与全球性部署做出回应——这或许将催生出艺术家们赖以生活与创作的另一重“例外状态”,而这一状态又恰恰根植于全球化状况的日常性之中。

展览的空间逻辑遵循源于作品本身的隐性时间叙事线索,试图将现实置于一种更为宏观的视域下,凸显出“例外状态”所蕴含的历史逻辑:在此,“2017年”这一具体的时间节点被嵌入作品所承载的历史轴线之中,观众得以通过作品的线索观察过往的事件,审视当下的现状,甚至体察某种不可预测的未来,让不同时空与区域中的现实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进行对话,从而实现“视域的融合”。展览的空间设计由李虎/OPEN建筑事务所提供。作为国际化、跨领域的设计师团队,OPEN建筑事务所对UCCA的工业包豪斯风格建筑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展览的主题与展厅的结构特征创造独特的暗调展场,通过空间规划、动线设定、灯光设计等手段,让每一位艺术家的作品均获得一个独立的空间,在相互区隔的同时,彼此之间又形成某种呼应关系与清晰的节奏,从而以“星丛”的模式建构具有整体性的“例外状态”。

UCCA甬道的空间被改造为一个名为“例外馆”的公共空间,创造一个常设的“阅读室”,陈列不同领域的读者所推荐的书目,形成阅读与交流的场域;在近四个月的展期内,以艺术、科技、政经、演出、文学、生活等主题为基本模块,邀请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学者、专家等人士针对这些主题持续地策划一系列表演、讲座、对话、音乐、舞蹈等活动与事件,不仅引导观众更为清晰地理解“例外状态”的主题,更使他们更充分地参与到展览与相关活动中。

UCCA首席执行官薛梅表示:“大型群展‘例外状态:中国境况与艺术考察2017’于UCCA建馆10周年之际推出,UCCA全馆以策展理念为中心,以当代艺术机构的社会责任为出发点,通过市场营销、讲解员、会员、公共项目、儿童教育项目、艺术衍生品、出版物等多版块与维度将展览推向社会大众,肩负起UCCA推动当代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之使命,在中国与世界的剧烈转型期向公众展现全球化语境之下的中国面貌。此次展览的成功举办一如既往地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是对UCCA建馆10年来的展览与制度等众多尝试的客观肯定。我们借此机会由衷地感谢创始人尤伦斯夫妇、UCCA工作人员,以及所有赞助理事、赞助单位与合作方对本次展览之呈现的卓越贡献。”

参展艺术家

陈陈陈、崔洁、高磊、郭熙、陆明龙(Lawrence Lek)、李竞雄、李琦、梁半、廖斐、连洁与恩佐·卡马乔(Amy Lien & Enzo Camacho)、刘野夫、麻剑锋、马海蛟、索菲亚·阿尔—玛丽亚(Sophia Al-Maria)、苗颖、麦克斯·霍珀·施奈德(Max Hooper Schneider)、沈莘、曾吴(Wu Tsang)、王光旭、谢蓝天(Lantian Xie)、姚清妹、张如怡、朱昶全

QQ图片20170315161029

下载“例外状态:中国境况与艺术考察 2017”新闻稿。

关于展览

“例外状态:中国境况与艺术考察 2017”由UCCA馆长田霏宇及UCCA策展人郭希、杨紫、李佳桓、王文菲联合策划。展览的空间设计由李虎/ OPEN建筑事务所提供。展览亦延伸出一系列相关的对话、讲座、表演、放映与出版物。

同名出版物《例外状态:中国境况与艺术考察 2017》完整收录展览作品,亦刊登一系列相关论文、访谈纪录等文献。UCCA商店(UCCA Store)特为此次展览限量发布衍生设计产品,更多信息请关注UCCA Store官方微信账号。

“例外状态:中国境况与艺术考察 2017”由红日照明提供灯光技术赞助,由GENELEC(真力)提供独家音响设备赞助。上海河路文化传播公司为本次展览的新媒体艺术制作合作伙伴。本次展览由单晓阳、刘麟瑶,以及梵志艺术与教育基金会提供慷慨赞助。特别赞助来自韬映资本(toweringcapital.cn)与赵旭。YT CREATIVE MEDIA为本次展览的首席媒体伙伴。展览相关公共项目由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赞助。展览相关出版物由CC基金会赞助。艺术家项目由阿特莱尔赞助。展览教育项目由李慧娜赞助。展览相关衍生品由艺游YIYO提供赞助。本展览由以下机构与个人提供赞助:合艺典藏、Vanguard画廊、没顶画廊、东画廊、魔金石空间、LEO XU PROJECTS、空白空间、偏锋新艺术空间、HDM GALLERY、德萨画廊,张宇凌与柯好理。AXA安盛集团为本展览提供保险支持,WOKEE 卧客国际旅行社及皇包车提供机票支持,JmGO坚果智能影院提供影像设备支持,Sudio AB提供耳机支持,北京燕翔谭阁美饭店提供酒店支持。本展览的开幕活动伙伴为波美侯骑士团庄园、北京福楼法餐厅、京A精酿啤酒。本展览的独家合作出行平台为滴滴专车。

关于策展人

田霏宇(Philip Tinari)

田霏宇于2011年出任UCCA馆长。在过去5年中,他在UCCA策划了超过六十场展览及多场公共活动及发展项目。在加入UCCA之前,田霏宇创刊由现代传播集团出版的双语艺术杂志《艺术界LEAP》,并担任编辑总监。他是《艺术论坛》中文网的创始主编,现在依然任该网站的特约编辑。2015年,田霏宇被世界经济论坛提名为“全球青年领袖”,并于2016年被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选为“公共知识分子项目”中的一员。他获有杜克大学的文学学士学位,哈佛大学东亚研究硕士学位,目前正在牛津大学攻读艺术史博士学位。田霏宇与孟璐、侯瀚如共同策划了展览“1989年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该展览将于2017年10月在美国古根海姆美术馆开幕。

郭希

郭希于2015年加入UCCA,现为UCCA策展人,于UCCA展览部负责策展的相关工作,在展览的理念策划、管理、统筹、协调等方面均具有丰富的经验,曾在UCCA参与策划的展览如“政纯办:全民健身”(2014)、“刘韡:颜色”(2015)、“约翰·杰勒德:权力.演绎”(2016)、“新倾向:唐纳天”(2016)、“曾梵志:散步”(2016)。郭希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其专业背景涉及博物馆学研究及美术馆学研究,对于当代艺术的系统与生态具有深入的理解。

杨紫

杨紫现为UCCA出版物及展览协调,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具有近十年的艺术评论写作及策展经验。他曾于2008年参与UCCA“青年批评家计划”(YCCA),研习艺术评论写作;曾任《艺术界LEAP》杂志编辑,并为《艺术界LEAP》《艺术论坛》中文网和《艺术新闻/中文版》等杂志长期撰写展评及其他学术性文章;担任《王音:礼物》《刘韡:颜色》《徐震:没顶公司出品》《曾梵志:散步》画册的执行主编。其近期策划的展览如“肉身:恐怖谷”(A+亚洲当代艺术中心,上海,2016);“密室”(上午空间,上海,2016)。

李佳桓

李佳桓现任UCCA英文编辑,曾在美国康乃狄格学院攻读哲学。由于对性别理论、酷儿美学形式和行动主义的关注,他连续3年在上海策划酷儿电影节,以及一系列酷儿独立短片展映及派对活动。他长期为国内外艺术机构翻译相关专业领域的论文,曾担任《艺术界LEAP》杂志编辑,目前为《Frieze》《Art Review Asia》《Ocula》《Randian燃点》《艺术论坛》中文网等杂志撰稿。

王文菲

王文菲现为UCCA中文编辑,毕业于南京大学文学院,先后获学士和硕士学位,专攻视觉理论,关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为《艺术界LEAP》《中国美术报》《画刊》《瑞象视点》《南方周末》和《艺术论坛》中文网等杂志长期撰写展评及其他学术类或文化类文章;译著如《好民主,坏民主》(Démocratie, dans quel état?,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The Virtual Window: From Alberti to Microsoft》(即将出版);文章亦收录于《World Film Locations: Shanghai》(Intellect出版社,2014)。

关于OPEN建筑事务所

OPEN建筑事务所是一个国际化的建筑师和设计师团队,与跨越不同领域的合作者一起实践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及设计策略的创造。OPEN由李虎和黄文菁创立于纽约,2008年建立北京工作室,其代表作品包括:田园学校/北京四中房山校区、歌华营地体验中心、深圳坪山演艺中心、上海西岸油罐艺术公园等。近年来,OPEN获得了WA中国建筑奖优胜奖、中国建筑传媒奖最佳建筑奖、中国建筑创作奖金奖、伦敦设计博物馆2015年度设计提名及美国《室内设计》2016年度最佳设计奖等诸多荣誉,亦受邀参展重要的国际性展览,如2014威尼斯建筑双年展、2015首届芝加哥建筑双年展等。

展出作品

查看更多

高磊

《弥赛亚——〈 J 〉〈 Z-772 〉〈 5 〉 的混合梦境》

2017
铝盆、高压水枪、注射器、青铜、木质伞柄、不锈钢、麻绳、一次性地毯、木质楼梯、卷闸门、衣架、皮带
尺寸可变

李琦

《丛林》

2017
办公桌、档案柜、收纳箱、植物、单频数码影像(彩色、有声)
尺寸可变

朱昶全

《过去直奔而来》

2017
双频影像、灯箱、现成品
6'

李竞雄

《无题(绘画)》

2016
塑料泡沫、金属板、颜料、金属展示架、海绵垫
150 x 220 cm x 7;200 x 100 x 120 cm x 4;100 x 200 x 49 cm x 4
由艺术家及和维画廊提供

苗颖

《亲特网+》

2016
多屏影像、墙纸
尺寸可变

郭熙

《Sanctuary Shop》

2017
铝型材、喷绘、影像、现成品
尺寸可变

陈陈陈

《不杀之恩》

2017
特定场地装置、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马海蛟

《家庭分裂主义》

2017
三频影像
11'26''; 8'34'' ; 8'34''

麻剑锋

《X》

2017
特定场地装置、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廖斐

《一件地球雕塑》

2015
电脑显示器、主机、钢架结构
250 x 38.5 x 31.5 cm
由偏锋新艺术空间提供

沈莘

《夜莺的挑衅》

2016-2017
四频影像装置
22';23';10';21'

刘野夫

《草稿1,构图1,2,3,4》

2016
多频高清录像、彩色、有声
尺寸可变
21'38''

谢蓝天

《大都会酒店1-15号》

2016
纸上彩色铅笔绘画
47 x 68 cm x 15
由Art Jameel Collection提供

曾吴

《正确宣言的形状》

2008
高清影像
5'00''

索菲亚·阿尔—玛丽亚

《黑色星期五》

2016
垂直投影影像、彩色、有声
16'36''

连洁与恩佐·卡马乔

《溢/光/死/时/热》

2017
五频影像、综合材料装置
尺寸可变

麦克斯·霍珀·施奈德

《意外标本间》

2015
综合材料、亚克力托盘、聚合树脂、铝结构、定制五金
304.8 x 274.3 x 38.1 cm
由艺术家及Kayne Griffin Corcoran画廊提供

陆明龙

《柏林之镜(追溯2042)》

2016
立体声高清影像
11'41''

姚清妹

《光谱:夜之皇室芭蕾 II》

2017
影像
8'10''
由艺术家及魔金石空间提供

张如怡

《比重》

2016
混凝土、铁
29 x 13.2 x 47.8 cm
由艺术家及东画廊提供

崔洁

《友谊大厦》

2017
3D模型
31.1 x 28.5 x 50 cm

王光旭

《无题》

2017
木头、竹
217 x 85 cm

梁半

《一个没有见过大海的诗人 写了一篇关于大海的小说》

2017
声音装置
尺寸可变
21'
由艺术家及德萨画廊提供

1 / 23

视频资料

“例外状态:中国境况与艺术考察 2017”展览开幕现场

04:52

视频资料

“例外状态:中国境况与艺术考察 2017”展览开幕现场

04:52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1 / 14

相关项目

相关项目

1 / 21